伊利|亲访伊利农场,直面中国奶业疑云,真相到底是什么?( 二 )


但事实上 , 在制定国标的2010年 , 大型企业就在按远超国标的企业标准在要求自己 , 现在再拿出来说事 , 就真的是别有用心了 。 这是一个很大误会 , 这么多年 , 一直都没有解开 , 这也从根本上阻碍了消费者的信任重建 。
这十年来 , 中国乳业做的最大的努力其实并不是在生产工艺和检测工艺上的进步 , 而是对奶源供应链水平的提升 , 像我们看到的伊利自有牧场 , 已经是全自动和全智能化的生产了 。
同时 , 伊利还通过嵌入式服务、SOP管理、智能管控等途径 , 加强奶源建设 , 帮助500万养殖从业者走上高品质养殖的道路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伊利累计为6768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 , 累计融资金额为560.38亿元 , 从2014年至今 , 发放奶款超过了1277亿元 , 让合作牧场奶牛日单产水平整体提升了近7公斤 。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这可能是伊利对整个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 很多人以为攻击伊利就是攻击一个垄断巨头 , 实际上并非如此 , 不负责任的攻击最终恶果还是会让数百万奶农承担损失 , 这一点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 也是为什么坚持去澄清这个真相的原因 。 很多时候大家传递内容只是图一时痛快 , 但看不到的则是数百万人因此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和损失 。
中国乳业处于一个最好的时刻事实上 , 伊利并非是我参观的第一个乳制品企业 , 而从北到南我也和不少乳制品行业的朋友聊过这些事情 。 大家的共识还是 , 当下是中国乳制品品质最好的一个时期 , 不仅不低于国外 , 甚至有些地方还高于国外 。
比如说在奶粉的标准上 , 都是按照配方进行注册 , 每个品牌能够注册的配方很少 , 可以说是一照难求 。 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 , 都必须注册并按照中国的标准进行生产 , 监管之严苛可以说是全球第一 。
而一些外国的配方奶粉 , 实际上会缺少一些中国宝宝需要的元素 。 因为这些元素会在当地的水里或者其他食物中富含 , 所以就没有要求添加 , 而中国则可能没有这样的环境 。 所以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太过担心国产乳制品的品质 , 反而要对海淘产品多留一些心 。
另外一个需要解释的小谣言则是大家都说现在的牛奶不如以前的有奶味了 , 其实这个奶味是牛奶中的脂肪味 , 现代牛奶技术工艺有一项是将脂肪颗粒打碎让牛奶保存的稳定性更强 , 这是奶味变淡的根本原因 , 而不是品质问题 。
很多人愿意喝区域性的巴氏奶其实并没有问题 , 但因为配送周期和半径的问题 , 真正要卖遍全国的还是常温奶 。 二者是不同条件下的不同产品 , 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竞争的关系 , 我本人也是既订巴氏奶 , 也买常温奶 , 前者保质期短不能多订 , 而后者则可以随时去喝 , 非常方便 。
总体看来 , 中国乳业在这十年里的进步可以说是非常之大的 , 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上游 , 完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品质升级 , 保障了奶源的质量 , 也保证了中国牛奶的品质 。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希望大家也能多走访 , 实际去看看 , 去了解下 , 而不是凭空想象又有什么奸商要骗人了 , 更不要迷信海外牛奶产品 ,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
最终要保障中国牛奶产业链的安全 , 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进口 , 这一点 , 可能放之各个行业皆准 。 十年前的国标有其时代背景 , 这十年来大家确实都非常努力的去提升行业水准了 , 企业的标准已经远远高于国标要求 , 这是每个人不懈的努力 , 也是中国乳业的决心 。
(伊利遵循的质量管控“三条线”)
【伊利|亲访伊利农场,直面中国奶业疑云,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年是特殊的一年 , 疫情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 在上游供应链支撑 , 全新的安全生产标准 ,以及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 , 都出现了全新的问题 , 也带来了全新的标准 , 这一点我觉得伊利这样的领军企业付出非常多 , 给奶农的帮助也非常多 , 切实的解决了很多民生问题 , 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 , 共克时艰 , 最终让中国人喝上更好的牛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