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三 )

  “虽然我们纸浆补书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 , 但因为之前的补书机都只补一些小的书籍 , 补这么大的纸经还是第一次 。 ”张平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修复师朱肇旌正在对木经板进行清洁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袁艺

  纸经和木经板的病害调查

  用了一年半时间

  2016年 , 云居寺就正式开启了纸经和木经的文物修复工作 , 但直到2019年 , 修复工作才正式开启 。 在这个过程中 , 关于纸经和木经板的基础病害调查和研究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

  在正式修复前 , 研究团队需要对纸经和木经板进行“体检” 。 说起那段调查时光 , 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何海平至今仍记忆犹新 。 何海平参与了此次木经板的调查工作 , 他回忆说 , 每次调查都需要走进云居寺的木经板库房 , 那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 冬天阴冷 , 寒气逼人 , 穿多厚的衣服都无济于事;夏天酷热 , 进去不一会儿就是一身汗 。 木经板有其自身的重量 , 有的木经板长近80厘米 , 宽近30厘米 , 大概有4斤重 , “拿的时候需要用双手” , 何海平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一边小心翼翼地捧着 , 一边还要一丝不苟地查看其“病害” , 每一块木经板需不需要修 , 需要修什么 , 都要记录在案 。 但这还不是最“煎熬”的 , 由于木经板已经在库里“沉睡”多年 , 在拿木经板的时候 , 往往板还没拿到手里 , 上边的灰尘已经洒落了一脸 。 “也要忍着 , 不能咳嗽和打喷嚏” , 何海平说 , 很多木经板已经腐烂了 , 很可能在打喷嚏的一刹那 , 就会被“震”裂 。

  前期的调查工作繁重 , 回来后的总结工作也不轻松 。 何海平说 , 在经历了一年的实地调查后 , 研究团队还要对当时拍的照片进行一张一张地筛选 ,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 , 最终得出一个长达几百页的研究报告 , 根据这个报告制定出详细的修复方案 , 才能进入正式的修复工作 。 而这个方案 , 就是后期修复师们修复时的重要参考 。

  内存

  云居寺纸经、木经

  保护刻不容缓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 , 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 寺院珍藏着22000余卷明代纸经、7000余块清代《龙藏》木经板 , 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与房山石经并称为“云居寺三绝” 。 由于历史、保存条件等诸多原因 , 其保存状况逐渐出现了病害隐患 , 年代久远、虫蛀、霉变、缺损等问题日益凸显 , 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已难以完整体现 ,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