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奏起幸福乐章( 二 )


活动中心建好后 , 每天都有人来唱歌、跳舞、下棋、练字 。 很快 , 这里就成了居民离不开的地方 。 武剑锋说:“现在居民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 有了群众的共同参与 , 氛围一天比一天好 。 ”
每晚热闹过后 , 李德生总是耐心地对“社区乐吧”进行清洁 。 他说 , 作为一名老党员 , 就是要人心换人心 , 切实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好事 , “只有居民享受到更多便利 , 才能有更好的归属感” 。
小步舞曲:家门口的幸福
从通辽市区前往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 , 大约一个小时车程 , 一路上绿色如歌 。 穿过大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 青贮、玉米、花生……处处是深深浅浅的绿色 。 杨树防护林以几十米的间距 , 一排排渐次向远方推开 。
扎如德仓嘎查土地富饶 , 是蒙古族人口聚居的村庄 。 现在 , 这里最亮眼的就是每家每户生机勃勃、繁茂丰盛的院子 。
走进村民白三月的院门 , 首先会惊叹于庭院之大 。 庭院被划分为3个部分 , 分别挂着“小田园”“小菜园”“小果园”3块蒙汉双语标识牌 , 对应的区域内或花朵盛开 , 或绿意盎然 。
穿过院落过道 , 白三月的家也颇为赏心悦目 , 白色的断桥铝合金窗户 , 陶瓷地面 , 布艺沙发搭配碎花针织镶边罩子……很难想象她家曾经是贫困户 。
2014年时 , 她的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 儿媳还被诊断出类风湿和贫血病 , 加之孙女上学 , 剩下她和老伴 , 一下子跌入贫困 。
劳动力的缺乏 , 限制了白三月家的增收渠道 , 是这个院子带来了希望 。 除了依靠政府发放的养老保险、医疗救助金、助学贷款等 , 这个大院成为她家养牛、种植的场地 。 2016年 , 她家通过扶贫救助贷款3.6万元 , 购置了带犊母牛4头 。 其余的地方则分区域种上了李子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 她和老伴两个人管理不成问题 。 到年底 , 这个院子帮助增收了26340元 。
“从那时起 , 我家的经济负担就大大减轻了 。 ”白三月高兴地说 。
打院子“主意”的 , 不只白三月一家 , 事实上 , 发展庭院经济是当地重要的脱贫方式 。
“扎如德仓嘎查村民的庭院户均面积2亩多 , 但原来习惯粗放 , 追求大田生产 , 普遍利用率不高 , 政府引导发展半亩果园、半亩田园、半亩菜园的‘三个半’庭院经济 , 下了一番功夫 。 ”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党委书记张伟介绍 , 这里的土地非常好 , 适宜发展种植业 , 但贫困户并非随意种植 , 而是与全旗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 通过采取企业“订单式”回收等方式 , 解决庭院“产销”问题 。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庭院 , 还吸引来了周边市民游客 , 扎如德仓嘎查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 。 科左中旗通过推行“互联网+农旅”发展模式 , 探索实施了“亲子田园”认养农业体验项目 , 开展了“丰库农旅、厨园生活”等活动 , 并成功注册了“丰库田园”等商标 。
从西到东 , 目之所及 , 各有各的心之归所 , 各有各的期待盼望 , 每个人的笑容交织在一起 , 就是草原上最悠扬的乐章 。
【草原上奏起幸福乐章】(本报采访人员任欢、陈慧娟、高平 光明网采访人员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