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国时的吴国君主孙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很高 , 正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 , 在赤壁大战中大败号称百万雄师的孙权 , 使得东吴屹立江东不动摇 , 揭开了三足鼎立的新时代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 他的父亲孙坚曾经担任过长沙太守,后来在和刘表争夺荆州时战死 。 他的兄长孙策带领孙坚部众千余人向江东发展,经过数年征战,占领了江东大片土地,从而奠定了东吴的立国基础 。 到公元200年,孙策遇刺死,孙权继位 。 但是孙权的继位却又不像人们所想象的是适逢其时、坐享其成 。 他在继位后面临的各种危机,大大超过了他父兄所曾经历的 , 最后却依然能雄霸江东 , 割江为王 , 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魄力和才干 。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
一是懂得安抚人心 。
在孙策旧部中,张昭、周瑜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 张昭,彭城人,汉末避乱江东,任孙策长史,他是孙策旧部的文臣领袖;周瑜是孙策的亲密战友,与孙策共创口大业,为江东武将之冠 。 孙权继位以后,继续任张昭为长史,并待之以师礼;又任周瑜为中护军,事之如兄长 。 张昭有威望,周瑜有实力 。 他俩在江东诸臣中率先拥戴新主,谓:“权可与成大业 。 ”那些“以安危去就为意”的流寓之士见状便也安下心来 。 文武百僚也随之一致拥戴新主,江东的人心趋于稳定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
二是善于网罗人才 。
继周瑜之后的东吴三位大都督鲁肃、吕蒙、陆逊都是孙权即位以后招的新人 。 鲁肃原是北方大族,避乱庐江,由周瑜推荐给孙权,当时年仅二十多岁 。 张昭等说“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见了他,却“与语甚悦”,非常器重 。 后来此人成为孙权的重要谋土,帮助孙权制定联刘抗曹的大计,在赤壁大战中打败了曹操;吕蒙本是个下级军官,但勇而有谋,治军有术 。 孙权“见之大悦”,破格提拔他为横野中郎将,“增其兵”,委以重任,并勉励他“宜学问以自开益” 。 他不负所望,认真学习,鲁肃与他谈军事,见他“学识渊博”,大吃一惊,赞之为“非复吴下阿蒙” 。 后来继承鲁肃大都督的重任,在袭取判州的战役中立下奇功 。 类似这种“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的例子不胜枚举 。 甘宁先是“往依刘表,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 后来投奔了东吴,很快即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同视旧臣” 。 这些被他招揽的贤士能人,对当时东吴国内局势的稳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
三是重拳平定内乱 。
每庐江太守李术,原是孙策起用的属臣,孙策死后,李术不愿听命于孙权,公“纳其亡叛”,与孙权对抗 。 孙权要他归还叛逃者,他却却以“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为由,拒不从命,周围三郡也有人响应他 。 李术的公然对抗,是对江东政权稳定的严重挑战 。 孙权毅然决定出兵平叛,结果这个骄横一时的李术兵败被杀,其部曲三万军人亦归孙权 。 接着,孙权又乘势派遣部将程普、黄盖等人“周旋三郡,平讨不服”,陆续把各个不从命的叛乱势力依次消灭,从而使江东政权迅速得到了巩固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
四是积极消除外患 。
山越也是越族人,因为“依山恃险,不听王命”而被称为山越,以此区别于居住平原接受官府管辖的越族人 。 孙策死后,山越人更加不受约束,在当地强宗豪族支使下,蜂起反叛,局面很混乱,甚至影响了平原地区的安定,为了控制混乱局面,孙权在继位后不久就派兵去各地平抚山越,“使吕范平鄱阳(今江西鄱阳),程普讨乐安(今江西德兴),太史慈领海昏(今江西永修),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 。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尽管山越作为国内一种不安定因素困扰了孙权一生,但是他继位后不久的这一次平抚活动,初步控制了对山越地区蜂起反叛的混乱局面,非常有利于江东一政权的稳定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是怎样的一个人?】也正是孙权上任后的这四步典 , 使得江东得已稳定下来 , 他也创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霸业 。 公元213年 , 曹操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在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与孙权率领的七万上演真情对对碰 , 结果两军展开拉据战达数月之久 , 僵持难下 。 曹操无奈之下选择了撤军 , 看到立江东水陆大军严整的军容,不由发出了长长的九个字叹息:“做人要像孙仲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