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西汉文景之治是如何发展的?

《史记》:京师之钱累巨万 , 贯朽而不可校 。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 充溢露积于外 , 至腐败不可食 。
史记中的这段经典记载 , 在后人们学习历史的教科书上屡次出现 , 可谓是经久不衰 。 “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汉文帝时期开启的一段盛世景象 。
据传 , 在当时百姓们丰衣足食国库丰盈 , 几乎就是为钱怎么花出去发愁;吃食种类繁多 , 也使得人们为到底吃哪样而烦忧 。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正是有了史书上的这段评论记载 , 使得“文景之治”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一直被传为一段佳话 , 最后引申到了汉文帝是个明君 , 是个能力超强的统治者 。 但是 , 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这只能说是表面上的繁荣 , 不能真实反应百姓生活境况 。
【爱历史】西汉文景之治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图片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唐朝诗人李绅的这段诗句就真实了反应了一个情况:就算眼下的环境一片大好 , 耕作的农夫还是有到处饿死的事件发生 。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喜欢以“府库充盈”这件事情来概括百姓的生活境况 。 这样的表述对外宣传倒是可以 , 要是作为真实情况的写照 , 未免有些金玉其表 。
自从刘邦刚开始创立西汉王朝开始 , 西汉就是个极其动荡不安的王朝 , 外有匈奴屡屡进犯 , 内有长期战乱留下的烂摊 。
在刘邦死了以后 , 汉朝虽然还没趋于长期的稳定 , 但是从刘盈、吕雉开始已经开始采取“对外以防为主 , 对内以保为主”的治国方针了 , 不再和刘邦一样去东征西讨争夺天下 , 而是把重心放到了内部建设上来 。
一时间“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变成了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 说得直白一些 , 就是朝廷提出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 减少干预 , 让百姓们有兴趣主动的去发展生产提高收入 , 使得家庭富裕多多生育 。
不得不说 , 抛开吕雉的那些残暴手段不说 , 起码这个时期的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 。
【爱历史】西汉文景之治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图片
【爱历史】西汉文景之治是如何发展的?】在吕雉死后 , 由周勃开启了一场“诛杀诸吕”之后 , 西汉王朝的朝廷上下又开始了一场大动荡 。 一个朝廷的动荡也无非就是名和利这两样 ,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 权力永不休金钱永不止 , 为官的有了冲突无非就是这两样闹得 。
汉文帝当政以后 , 由于前期过了十余年的外放生活 , 对朝中的权利斗争早已避之不及 。 他称帝后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想着如何稳固这个政权 。
一边是那些个诸位刘姓的王爷们对他的不屑一顾;一边是那些个前朝老臣对他的虎视眈眈;光是处理这些繁琐的事情 , 就耗尽了汉文帝大半辈子的时间 , 哪里还有功夫去研究如何发展经济 , 如何发展民生 。
这个时候你可能要问 , 难道汉文帝在位期间就是这么一无是处 , 没有一点成就吗?
不能说没有 , 但是在细品之后你会发现 , 很多也都是为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 提高百姓劳动积极性来搞的 。 比如前面说的“黄老学说”这一块本来就是少让朝廷干预 , 多激发百姓的积极性 , 保持朝廷的惠民立场 。
再比如在刑罚改革方面 , 废黜了肉刑、以及连坐制 , 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仁君不喜欢使用过重的刑罚来管理国事 。 但是这项改革和文景之治时期经济繁荣的关系并不大 。
【爱历史】西汉文景之治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图片
至于军事上 , 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 基本没有再走刘邦那套东征西讨的路线 , 只是保持防御状态 。 不过说起来 , 能保持防御在当时就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
毕竟当时的西汉帝国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南 , 经常在边境骚乱挑事儿 。 长期和这些外地作斗争也是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和财力的 。
到了汉景帝时期又经历了“七国之乱” , 各路藩属国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各种发动叛乱 。 这里有一点很有意思值得一提 , 我国历史上很多次所谓的“清君侧”这样的高大上的操作 , 基本都是些要么乱臣贼子、要么就是各地藩王提出来的 , 目的基本都是危害朝廷政权 。
在当时朝廷公开的收税标准是三十抽一 , 换算成单位也就是3%左右;然而那些个藩属国的税收可就高多了 , 十抽五 , 也就是高达50% 。
这样的收税标准 , 百姓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百姓不好过 , 但是藩属国的国王可就过得滋润了 , 自然不愿意接受朝廷削藩的政策了 。 当时的环境用晁错的一句话体会最深刻:“卖田宅、鬻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