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复兴到文化强国,临风堂看书画教培生态的改变和机遇

“培训班越来越难做了” 。
早在疫情之前,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整顿校外机构的文件之后,很多教育人就已经嗅到了教培行业的风向变化,开始新的思考和布局 。 疫情大洗牌之后,对大部分仍然在挣扎求生的教育人来说,资金尚可支撑,人心还算稳定,最大的问题其实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迷茫 。 当下的道路越走越窄,盲目求变更是自寻死路,变局将至,到底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体系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教育市场之争中抢占先机?
想要解决问题,话要说回“教育”本身
“中国式教育”为人诟病早已经不是新鲜话题,追根溯源,近代中国饱经战火,政治、经济、文化体系都经历了一次“破而后立”,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也正是经历了一场全面的学习、思考和沉淀 。 从最初的“全面向西方学习”,继而席卷全国的“英语热”,到如今,中国成为毫无疑问的经济大国,在这一次疫情中的表现更是让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呼声自然而然浮出水面 。
经历了多年的讨论、实践,加之国情变化,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功利主义逐渐被摒弃,孩子的素质教育、美育,孩子真正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父母关注 。 于是很多父母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文明几千年不曾断流的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对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意义 。 比如王勃13岁即能写《滕王阁序》,即便不是一代名家,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孩子来说,10岁左右正是学习写诗写文章的时候,这样的“少年天才”比比皆是,根据出土文物,唐朝时,即便是在接受到汉文化传播的偏远地区,孩子的练习本上也有自己练习所做的诗句,更不需要提当时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 。
中国的古人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到如今仍然被奉为圭臬,谁能解决“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件事,谁才能在父母的教育选择中获得青睐 。
疫情后,教育行业的“迭代”正在加速进行
根据江苏省校外机构的家长消费调研数据显示,尽管今年暑假非常短,大部分家长却没有减少对于孩子在暑假培训的开销,只是在选择上更加慎重 。 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学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而有的学校却在开课之后风生水起,甚至吸纳了更多的学员 。
就在上个月,临风堂举办了一场全国线上联合招生活动,仅6天的时间,带领参与活动的50家校区引流了5000余名学生,同时,很多其它在同时进行的招生方案也得到了不错的成果 。 我们在讨论中发现,在家长们更慎重的选择和比较中,临风堂的核心课程体系、良好的教学结果和口碑反而凸显出更大的优势 。

从文化复兴到文化强国,临风堂看书画教培生态的改变和机遇
文章图片

(配图为临风堂大航海线上招生计划一周成果)
疫情带来的不只是行业的阵痛,它同时改变了家长的消费观,这让优质的课程体系和服务迎来真正的机遇,校外机构在公司稳定性、服务、教学效果等方面积累的口碑越好,用户和师资对品牌的信任感就越强,选择的人就越多 。
几年前,教育行业就已经在缓慢的“进化”和“迭代”,整顿校外机构的文件和教育部的“减负令”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信号,假如未来小学阶段全部不统考不排名,那么小学课外文化课就几乎没有任何市场 。 艺术类学校的课程同质化,无体系,校区碎片化,价格战,恶性竞争,重营销无后续服务等等通病,也都在疫情之后暴晒在太阳之下 。 数据表明,家长并没有因为疫情降低孩子教育的花销,所以,当下招生困难的学校应该反思,问题是否出在自身的竞争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