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钩沉上海文坛红色记忆,好书·推荐丨俯仰之间( 三 )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 , 华华中学师生相当活跃 , 学校一度成为接纳和救治伤病员的场所 。 为了避免日敌迫害 , 学校迁到租界地福州路生活书店原址 。 在抗敌的形势下 , 发扬着上大的革命传统 , 父亲借用华华中学的校址 , 主办华光业余中学 , 以吸纳更多的青年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学习文化 , 宣传抗战 。 之后 , 如前所说 , 又创办了华光戏剧专科学校 。 学校培养了如上官云珠、谢晋、周正行、穆尼、董鼎山、董乐山、沈寂等优秀文艺骨干 。 组织过五次公演 , 发挥着他们积极的能量 。 这一切都源于在“上大”这所革命的摇篮里成长的干部 , 带领并延续着优秀的光荣传统 。
对于曾是上大的学生来说 , 在上大的时光是难以忘怀的 。
1949年6月9日 , 上海刚解放 , 父亲不无感慨地在《大公报》上发表怀念革命的摇篮上海大学的文章 。 他说:“时间过去了二十二年 , 中国的劳苦大众和善良人民终于在中共正确的领导之下获得了解放 , ‘上大’学生以无数汗血换来的中国革命发展的轨道终于畅通了 , ……但‘上大’的实体难道永远被埋在瓦砾蔓草之中了么?难道只能在记忆里依稀想象它了么?难道它只能在革命的历史里记录一下么?我为它抱屈 , 我为它落泪!愿有心人注意及之 。 ”
正如他所愿望的 , 他的期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和平年代里实现了 , 新上海大学已经有二十五年的校史 , 向着远大的目标行进!
2019年5月17日初稿;5月25日二稿
原载《档案春秋》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