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从“5G+”到“国产替代”探秘北斗“芯”的全球化之路( 二 )


5G从“5G+”到“国产替代”探秘北斗“芯”的全球化之路
本文插图
当然 , 这也取决于北斗芯片企业与5G芯片厂商之间配合的密切程度 。 编者认为 , 一方面 , 在如今中美科技争端愈演愈烈的当下 , 虽然本土芯片玩家之间的合作不会受到多大波及 , 但若国内北斗导航芯片玩家欲与国际通信芯片大厂合作 , 尤其是在北斗服务领域 , 却可能会相当困难;另一方面 , 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如今也均已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卫星通信体系 , 若非实在替代不了的应用 , 国外政府和运营商也会出于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多方因素的考虑 , 降低甚至断绝对北斗定位方案的采购需求 , 这都将平添北斗“芯”全球化的难度 。
立足“国产替代” 北斗“芯”全球化的“根基”
纵然 ,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 , 目前的北斗服务能力虽渐成气候 , 但却仍难达到与GPS这类“霸主”相匹敌的程度 , 毕竟GPS已服务全球市场多年 。 而目前国内市场存量大概是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 , 因此对于北斗芯片产业来说 , 积极与“国产替代”热潮相呼应 , 站稳国内市场是当务之急 。 有业内资深人士直言 , 若是能够拿下“国产替代”这一主战场 , 全球化之路就相当于走完了一半 。
对于国内厂商而言 , 走出国门意味着会面对全球玩家的直接且充分的竞争 。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 , 国内企业要想把自家产品推向世界 , 练好内功尤为关键 。 所以 , 黄磊认为 , 要先立足国内市场 , 把产品先做好 , 在国内市场和国外产品相抗衡 , 甚至是存在优势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全球化的目标 。
因为市场才是最终检验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标准 , 仅在系统上有优势 , 如果产品做出来的定位能力和性价比不如国外的竞品 , 依旧得不到海外用户的青睐 。 任大凯也认为立足国内市场至为关键 , 他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 做好中国市场 , 自然国外客户会上门 。 全球都在看中国市场 , 鉴于北斗市场足够广阔 , 在服务好国内市场的前提下 , 自然能够得到全球市场认可 。 ”
而要拿下国内市场 , 甚至对标国际 , 本土企业不仅需要开发更适合市场的、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高精度芯片和更好的多源定位算法;同时 , 在配套服务方面 , 也应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建卫星定位辅助增强服务平台 , 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 , 如果能让用户享受到如当今运营商通信这类高质量服务同级的体验 , 对于推广北斗走向全球化必然是大有裨益 。
除此 , 北斗全球标准的推进也至关重要 。 但鉴于当前变幻莫测的复杂国际形势 , 北斗全球标准的推进困难重重 , 存在不少暂难逾越的沟壑 , 这需要凝聚整个行业的力量和资源 , 整合优势才能厚积薄发 。 任大凯也表示 , 从把北斗推向全球标准体系开始 , 希望业界通力合作 , 在包括通信在内的各相关领域将北斗推向全球标准体系 。 哪怕一个芯片里面支持了多个系统 , 互为备份 , 依然有主次关系 , 可以力争将北斗推向第一使用位置 。
尽管目前相当有难度 , 但也并非毫无解决办法 , 某业内资深人士建议 , 可以通过合作或者企业并购等方式 , 引进一些国际先进技术和相关解决方案 , 来强化本土北斗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 不过 , 就目前来看 , 国内北斗芯片及相关方案领域的玩家体量还不够大 , 对于先进技术引进甚至优质企业并购还面临着资源以及资金等难题 。 这也需要政府的通力支持与企业的积极响应 , 但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投资和并购形势下 , 这种合作也应保持理性 , 毕竟这种努力背后潜在的风险也不小 , 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充分调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
【5G从“5G+”到“国产替代”探秘北斗“芯”的全球化之路】因此 , 在当前全球化条件尚不充足的情况下 , 立足本土市场、发展国产替代自然会是国内北斗芯片及方案商们最实在的路线 。 对于当今正处发育期的国内北斗服务产业来说 , 各类场景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且存量巨大 , 这些都为当今北斗芯片产业实施国产替代奠定了深厚的市场基础 。 更何况 , 如今国内5G基建布局已经颇为完善 , 借助“5G+北斗”即“通信+卫星”这种双剑合璧的模式 , 能够在应用端实现毫秒级的识别及毫米级的定位 , 这种基础能力互相融合实现“1+1>2”的效果 , 无论对于提升应用体验抑或是提振北斗“芯”在各类细分市场的份额 , 实现快速放量都大有助益 。 但长期来看 , 北斗服务若想冲上国际市场 , 在中美半导体科技“火药味”正浓的当下仍挑战巨大 , 但这也正为国内不少专注于北斗定位芯片及衍生方案领域的企业们提供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 若是能真正在国内市场披荆斩棘 , 届时冲击国际市场 , 推进北斗服务的全球化 , 自然也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