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董登新:科创板“破发”应常态化( 二 )


此外 , 这一年美国股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不足50%的比例为25.61%;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过50%的比例仅为14.63% 。
与美股相比 , 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不足10%的个股占比仅为2.1% , 远低于美股近六成的比重 。 由此可见 , 美股一、二级市场差价极小 , 新股上市首日除少数个股外 , 大部分涨幅不大 , 一、二级市场价差非常收敛 。
科创板在实施注册制改革后 , 新股在一、二级市场的差价却十分巨大 , 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高出三、五倍 , 甚至存在十倍差价 ,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 科创板网下询价机构并未有意识集体压低新股发行价 , 以获取溢价暴利 。 比如 , 7月16日 , 中芯国际-U从港交所回归A股正式挂牌 , 当天港股中芯国际(00981.HK)收盘价为28.75港元(收跌-25.23%) , 而科创板中芯国际-U发行价为27.46元 , 上市首日收盘价为82.92元 , 较发行价大涨202% , 相当于港股中芯国际股价的3.2倍 。
这表明中芯国际在A股市场的网下定价是理性、合理的 , 那么 , 唯一可解释的 , 就是二级市场的不理性:新股上市首日暴涨太离谱 。
二级市场疯狂“炒新” , 当然不是注册制的问题 。 我认为 ,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投资者过于偏好“硬核”高科技 , 投资热情和投资激情太高;二是科创板扩容太慢 , 新股供求严重失衡 , 一年来 , 仅100多家上市公司 , 根本无法满足大机构、大资金进场需要 , 一旦遭遇大资金集中流入 , 科创板所有个股就会被暴炒得人仰马翻、面目全非 。
因此 , 当务之急 , 加速科创板扩容 , 加大新股供给 , 一方面满足高科技企业股权融资需要 , 另一方面又能充分满足投资者需求 , 这将有利于改善科创板供求 , 平抑股价 , 让股价信号真正回归正常 。
最后提示:既然科创板不再是核准制 , 那么 , 就该有注册制的样子!
(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养老与金融” 。
文章作者
董登新
打开第一财经APP , 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