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抖音一审被判侵害用户信息有何启示?律师详解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30日电 (常涛)据央视新闻报道 , 7月30日 , 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 , 认定微信读书、抖音两款App均有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形 。

  对此 , 微信读书回应中新经纬客户端称 , 尊重法院判决 。 “2019年5月底 , 我们收到该案诉讼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实 , 确认相关功能已在之前进行了迭代优化 , 优化后的版本更加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并对相关社交功能进行了强提示 。 ”抖音则回应称会提起上诉 。

  律师表示 , 上述两起案件从司法角度体现了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加强 。 促使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合规审查 , 在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等方面注重个人信息的合规性 ,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

  微信读书等被判侵害用户个人信息 回应来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 , 在一起案件中 , 原告黄某主张 , 其在使用“微信读书3.3.0版本”(以下称微信读书)时发现 , 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 , 该软件自动关注微信好友、默认开放读书记录 , 原告认为侵害了其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 , 诉至法院 。

  2020年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认定 , 在微信读书中 , 微信好友之间的读书信息默认开放 , 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 , 微信读书中的信息组合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 , 微信读书迁移微信好友关系、默认向未关注的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等 , 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 , 应就信息处理方式向用户显著告知并征得同意 。 而该案中微信读书没有征得原告有效的同意 , 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 上文中人格利益是指 , 微信读书中 , 书架、正在阅读的读物、推荐的读物、读书时长、读书想法等 , 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文化修养 , 可能勾勒刻画出一个人的人格侧面 。 而在这个几乎各种生活轨迹均被记录并刻画的数字时代 , 用户应享有自主建立或拒绝建立信息化“人设”的自由 。

  同时 , 法院认为 , 用户对于其读书信息可能存在不愿被他人知晓的期待 , 也可能存在知识共享、文化交流等积极利用的期待 , 不同用户对于读书信息的隐私期待有所不同;原告阅读的两本涉案书籍不具有“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性” , 故该案中对原告主张腾讯公司侵害其隐私权 , 法院不予支持 。

  在凌某某诉抖音案中存在与上述案件相似情形 。 比如用户在用手机号登录抖音App后 , 被推荐大量“可能认识的人” , 其中包括多年未联系的同学、朋友 。 凌某某认为抖音App非法获取其个人信息及隐私构成侵权 。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 , 凌某某的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地理位置属于个人信息 , 被告在未征得凌某某同意的情况下 , 收集并存储凌某某的上述个人信息 , 构成侵权 。 凌某某的上述信息不具有私密性 , App推荐有限的“可能认识的人” , 不构成对凌某某生活安宁的侵扰 , 不存在侵害凌某某隐私权的行为 。

  对于上述一审判决 , 微信读书方面回应中新经纬客户端称 , 尊重法院判决 。 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是微信读书一直坚守的首要原则 。

  “2019年5月底 , 我们收到该案诉讼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核实 , 确认相关功能已在之前进行了迭代优化 , 优化后的版本更加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并对相关社交功能进行了强提示 。 ”微信读书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