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食安问题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海底捞再陷消费者信任危机
本文插图
本月中旬海底捞“乌鸡卷中吃出塑料片”事件在舆论场引发的震荡才刚平息 , 7月30日 , 海底捞再出食安问题又将自己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 引起了极大的舆论风波 。
中新经纬引爆海底捞食安问题
品牌声誉受到冲击
本文插图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14日发布的21批次不合格食品情况的通告显示 , 海底捞火锅旗下一家门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检出大肠菌群 。 该信息成为整体舆情的信息源头 。
7月29日 , 海底捞方作出回应:深表歉意 , 将直接处罚问题门店经理 。 海底捞称 , 经排查分析 , 基本判定为筷子储存过程中导致 , 将继续优化餐具清洁设备 。 但是 , 上述信息并没有在舆情传播层面激起多大的水花 。
7月30日 , 此事经中新经纬APP报道后迅速爆发 , 引发全国层面的广泛关注;***、中国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参与舆情的传播 , 发布相似信息 , 舆论热度不断攀升 。 媒体的广泛传播 , 让海底捞再一次刺痛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 不少网民表示:“上次道歉还没过去 , 这次又开始道歉了?”海底捞刚解决完一起食安危机 , 如今再次面临相似问题 , 难免会引发公众的声讨和质疑 。
舆论聚焦海底捞的食安问题
负面倾向明显
【食品安全|食安问题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海底捞再陷消费者信任危机】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此次舆情的主要传播渠道集中在微博平台 , 大量网民的质疑与批评在这一平台得以释放 , 成为舆情传播的主要阵地 。 对于一次次以食安问题挑战网民底线的海底捞 , 大多数舆论对此持有反面态度 , 舆论的情感态度逐渐往负面一端倾倒 , 负面舆情不断滋生和发酵 。 同时 , 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海底捞、门店检出成为了此次舆情传播的热词 , 舆论将关注点放在食安问题的具体细节和食安问题的主体上 , 是对于此次食安事件的一种强聚焦现象 。
食安与卫生问题触碰舆论“高压线”
海底捞回应弹性引热议
本文插图
“好事不出门 , 坏事传千里” , 媒体曝出海底捞筷子检出大肠菌群事件后 , 立即引爆网络 , 舆论关联多年来海底捞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 相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 , 海底捞再次陷入负面舆论的漩涡 。 分析可知 , 20.7%的舆论观点质疑近来海底捞的多次负面舆情 , 认为该企业的食安问题堪忧;24%的舆论观点关联近年来海底捞的舆情处置与应对 , 认为海底捞“重公关 轻食安” , 企业经营本末倒置;15.3%的舆论通过“玩梗”方式 , 抵制为海底捞食安与卫生问题洗白的言论 , 如网友观点“海底捞都有粉丝了 , 被查到大肠杆菌还有人洗白 , 你脑子怕是大肠杆菌组成的” , 表达了“食安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的态度立场 。 食品安全与卫生是餐饮服务业的高压线 , 一旦触及此类问题 , 不但会引起多方质疑和攻击 , 还将为餐饮品牌和企业招致灭顶之灾 。
舆情点评:负面舆情效应叠加
海底捞要做“食安守护者”而非“食安重灾区”
“民以食为天”对海底捞而言不是一句空话 , “天”出现了瑕疵 , 舆论也不会平静 。 自2017年8月媒体曝光“部分门店后厨出现老鼠”以后 , 海底捞已被曝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 仅在本月就已经出现两起 , 显然 , 并不符合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定位 。 作为知名餐饮品牌 , 公众对海底捞的喜爱与信任不言而喻 , 而这恰恰是良好品牌口碑对企业的赋能 。 反之 , 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经营发展的底线 , 频频曝出“不安全”的海底捞恐怕已不堪重负 。 同时 , 相似负面舆情的叠加效应将让海底捞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 舆情应对的空间也将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 。
- 北青网综合|因漏水等质量问题延迟5年收房 业主被催缴13万天价物业费
-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斗三号总师:不带问题出场、不带疑点上天
- 李嫣摆摊义卖|问题少女?李嫣摆摊义卖一头金发时尚又叛逆 李亚鹏王菲啥反应?
- 中国青年网|疑发公告禁手机录像,中储粮一直属库被曝问题后
- 一公司|辽宁一公司毁林采矿被多次举报 至今问题未彻底解决
- 北京|北京增发2万新能源指标,12个热点问题权威解答
-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增发2万新能源指标,12个热点问题有问有答
- 备胎■聊天时,异性问你这3个问题,那么你很有可能被“备胎”了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美团外卖将在东莞派发50万张食安封签
- 央视财经|近4成充电宝抽检不合格 问题集中在“过充电”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