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综述
地动仪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 , 曾经被载入教科书内供人们学习 。 在古代科技较为落后的年代 , 人们无法预料地震的到来 。 相传 , 地动仪的便能让人们提早预知地震的来临 , 因此地动仪也被视为“神器” 。
但是如今 , 这个近乎被神化的器具却被移出我们的教科书 。 人们对它的态度急转直下 , 甚至中科院院士傅承义直言:“房梁上吊块肉都比地动仪强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地动仪的发明
作为曾经教科书内必学的内容 , 相信许多人对于地动仪并不陌生 。 而发明地动仪的人 , 便是古代科学家张衡 。 地动仪的发明 , 让张衡为后世所铭记 , 也成为许多人小时候的“英雄” 。
从历史记载上看 , 地动仪的发明和当时东汉的频繁地震脱不开关系 。 在《后汉书·五行志》中曾经便记载 , 在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这三十多年中 , 国内曾经频繁出现过二十六次大地震 。
对于地震这样重大的天灾 , 现代人尚未抵抗能力 , 况且是古人 。 每次地震一爆发 , 必定是生灵涂炭 , 天崩地裂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作为科学家的张衡看到百姓受到如此伤害 , 便下定决心要发明出个器具能够帮助大家预知地震的到来以及了解地震的方向 , 以此来减少伤亡 。
在公元132年 , 张衡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反复的实验 , 终于研制出了“候风地动仪” , 候风地动仪成为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由于历史悠久 , 真正的地动仪如今早已消失不见 。 人们只能根据史料记载 , 大致复刻出了地动仪的模样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地动仪又被称作为“候风地动仪” , 地动仪一般面朝八个不同方位 。 且在八个方位上都装有龙头 , 且在龙头内部都含有龙珠 。 龙头之上又会有蟾蜍与之相对应 , 每次只要地震一发生 , 龙头内的龙珠便会掉落至蟾蜍嘴内 , 以此便可判断地震的方向 。
根据历史记载 , 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确实帮助过人们预测到西部地区的地震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在134年的一天 , 原本纹丝不动的地动仪上突然开始发出动静 。 上头的龙头突然开始松动 , 不久之后 , 地动仪上一方的龙珠便掉落在蟾蜍嘴中 。 龙珠掉落 , 便代表地震发生 。
但当时身处在洛阳的百姓根本丝毫没有感受到地震的动静 , 还认为是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并不灵验 , 并不能预测地震的方向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就在百姓在对张衡产生怀疑的时候 , 从陇西回来的信使便向皇帝报道在陇西确实发生了大地震 。 而此次发生地震的陇西方位 , 也正是地动仪所指认的位置 。
至此 , 再没有人怀疑地动仪的灵验性 , 后世对候风地动仪也有着极高的评价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地动仪从教科书上消失?
若是我们有仔细观察过2017年后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 便会发现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内容不见了 。 这个曾经被人们誉为“奇迹”的发明 , 到底为什么会被移除教科书呢?
实际上 , 地动仪之所以被移除教科书 , 与外界对地动仪的功能怀疑以及地动仪的失传有着极大的联系 。
我们要清楚 , 由于历史的悠久 , 真正的地动仪早就在历史上失传了 。 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地动仪 , 都是后人按照流传下来的图纸以及史料记载复刻的 , 与真实版本的地动仪还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其中 , 在教科书中出现的地动仪模型便是由王振铎所复刻的 , 利用的工作原理也就是最为普通的“直立杆原理” 。
由于史料中地动仪制作方法的缺失 , 所以如今所复刻出的地动仪实际上是不具有工作功能的 , 也存在诸多设计上的漏洞 。 因此 , 王振铎版的地动仪也曾被众多科学家“痛批” 。
【历史故事】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文章图片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 , 美国地震学专家就曾对地动仪有过这样的评价:张衡地动仪工作原理模糊 , 且模型粗糙 。 机械的重大摩擦力降低了工具的灵敏度 , 如果想要用地动仪预测地震方向 , 绝对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