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二 )


看来隆美尔的硬伤 , 最主要的就两点 , 第一是他的部队规模太小 。 另外一个就是认为隆美尔不懂后勤 。 那么这两点有没有道理?我们不妨再细细分析一下 。
首先 , 北非战场是不是一个“小战场”?
其实这种看法大多数是受了苏俄宣传或者是大陆军主义叙事观的影响 。 北非战场是一个非常辽阔的战场 , 东至开罗苏伊士运河 , 西至直布罗陀海峡 , 北边是意大利本土 , 南边则深入沙漠 。 战斗不但发生在北非的沙漠里 , 更发生在地中海的波涛中 , 艳阳高照的天空上 , 完全是陆海空三维的战争 。
【爱历史】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文章图片
北非战场
从大陆史观来看北非战役似乎只是几个装甲师的厮杀 , 而从英美的海权史观来看 , 地中海战区本质首先是一个海战区啊!双方在北非大陆的拉锯战 , 哪个不是后勤决定的?非洲军团的覆灭 , 还不是因为后勤全被掐断了 , 补给运不过去 , 军人也撤不回来 。 完全是地中海海战的结果决定了非洲军团的命运 。 所以北非战场首先是一个大的海空战区 , 只不过范围规模比太平洋战区小而已 。
隆美尔初到非洲的时只有3个德国师 , 这个时候部队很少 。 然而 , 打胜仗也并不是光靠这3个师 , 还是有意大利军队配合的 , 双方加在一起前线战斗力量也超过10万人 。 在英国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 , 跨越地中海进行补给 , 况且机械化战争特别消耗物资 , 其实也只能这么多了 。
【爱历史】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文章图片
北非战场的德军和英军坦克
随着战争的白热化 , 双方都拼命地投入部队 。 最终打到突尼斯战役德意军队全军覆没的时候 , 投降的人数有25万而英美方面地中海战区自然也是一再加价 , 最终英美军队总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人 , 飞机军舰等技术兵器更是不计其数 。 至于说北非战场装甲师太少 , 所以是个“小战区”其实是一个误解 。 北非战场上德国装甲师最多的时候不超过3个 , 而意大利的装甲师可以忽略不计 。
但问题是 , 一个战场兵力多寡、规模大小 , 难道只能以装甲师计算吗?要是这么计算 , 号称最大的坦克战的库尔斯克战役也不再是百万人规模了 , 德国参战的精锐装甲师也无非十多个 。 以此衡量北非出动3个装甲师不少了 , 毕竟对于德国来讲北非不是主战场 , 还全要靠不靠谱的意大利海军运输 , 3个装甲也就是极限了 。
【爱历史】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文章图片
库尔斯克战役的德军
同样道理 , 看一看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冲绳战役 , 无论美军、日军都没有出动装甲师 。 但双方出动了几千架飞机 , 几百艘军舰 , 几十艘航空母舰 , 你能说这是一场小战役吗?也就是说战役的规模大小 , 不能光用装甲师的数量来衡量 , 尤其是对于地中海战区这种海空战场 。
不妨看一下地中海战区对阵双方序列:轴心国: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凯塞林的航空队+意大利的海军+加墨索里尼麾下的猪队友陆军 。 盟国:蒙哥马利的英国陆军+沙漠空军家+地中海舰队+加巴顿的美军+美国的大西洋舰队+航空队 。
【爱历史】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文章图片
北非战场上的英国坦克兵
看看双方的序列 , 最保守估计直接参战兵力超过100万人(二战中意大利军队总数超过300万) , 再考虑到各种技术兵器以及双方部队的机械化程度 , 实力不次于东线的一场大战役 。
隆美尔直接指挥的部队人数初期虽然比较少 , 德意军团加在一起也超过10万人 , 到了北非战役后期 , 隆美尔直接指挥的部队已经超过20万人 。 再后来在意大利北方或者担任B集团军总司令布防诺曼底抗登陆时期 , 指挥的部队都已达到数十万人的规模 。 这个时候 , 所谓“人数过少”已经不是问题了 。
【爱历史】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文章图片
隆美尔的主要对手蒙哥马利
隆美尔的“后勤硬伤” , 已经被多人实锤了 , 不但对手这么说 , 连德国凯塞林元帅都这么说 。 但这么指责隆美尔其实不太公平 , 为啥?
他是地面部队前线指挥官啊!他的任务不就是带着手头的兵力猛打猛冲嘛?古人说“不在其位 , 不谋其政” , 你让一个前线装甲兵司令怎么去“操心”后勤问题?这不是他的责任 , 也轮不到他插手啊 。 脑补一下:隆美尔带着装甲师在前线“操心”后勤问题止步不前 , 指挥凯塞林进攻马耳他岛 , 这不成笑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