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曾国藩和海瑞的清廉之争

【历史故事】曾国藩和海瑞的清廉之争
文章图片
国人素有清官情结 , 其中最常被人提起的清官就是海瑞和曾国藩 。
什么官才称得上是清官?在国人的眼中 , 是清官就必须要“一尘不染” , 穷得只能吃馒头咸菜还挂心百姓 , 让人佩服——比如海瑞 。 但还有一种清官 , 骨子里很清廉 , 却能够和不那么清廉的同僚打成一片——比如曾国藩 。
两位都是值得敬佩的清官 , 但比较一下他们的命运 , 会发现曾国藩的命比海瑞要更好 。 这是为什么呢?
海瑞的清正廉明在明朝十分罕见 。 他常穿布袍 , 吃粗粮糙米 , 每餐食用的蔬菜都是老仆人种的 , 一年到头极少吃荤菜 , 母亲70岁大寿买了两斤肉都成了别人的笑谈 。 他拒绝官场陋习 , 一做官即在官衙门口贴出告示:“今日做了朝廷官 , 便与家居之私不同 。 ”他将别人送来的礼物一一退还 , 连老友的贺礼也不例外 。
海瑞临终时 , 兵部送来的柴金多了七钱银子 , 他也要退回去 。 身为南京右佥都御史 , 他身后的遗产只有白银八两、葛布两丈、旧衣数件 , 靠朋友凑份子才办了丧事 。
曾国藩做了11年的湘军统帅 , 湘军的经费来自抽取的厘金、漕折 , 而经费如何使用全凭曾国藩一个人说了算 。 从1853年创建湘军到1864年压制下太平天国 , 曾国藩先后报销了近三千万两银子的军费 , 但他没有贪一丝一毫 。 他去世时家中只有一万八千两白银 , 可见他的清廉自持 。
【历史故事】曾国藩和海瑞的清廉之争
文章图片
海瑞剧照
两人的不同在于 , 海瑞不仅自己心清如水 , 也希望别人干干净净 。
【历史故事】曾国藩和海瑞的清廉之争】1570年 , 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按应天(今江苏南京) , 吓得那些贪墨的官员纷纷离职 , 有钱有势的朱门大户则将门漆黑 , 以示贫弱 。 上司都御史曾路过海瑞的辖区 , 海瑞招待上司的酒饭十分简单 , 还声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 , 逼得上司铁青着脸离去 。
曾国藩则不同 。 他自己不取不义之财 , 却并不要求同僚也这样做 。
同僚的婚庆丧事 , 曾国藩礼数周到;报销部费 , 他也会按陋习向胥吏交纳贿赂;由两江总督改任直隶总督 , 入京觐见完毕即将返回时 , 他也老老实实地给京官送“别敬” , 甚至离京前一天还在审核“别敬”单子 , 生怕有所疏漏……换句话说 , 海瑞的清廉是自清之外还要他清 , 曾国藩的清廉是自清之外不介意他浊 。
这也导致了两人在官场上的不同命运 。 海瑞一生频受同僚排挤 , 一辈子只做到正二品 。 1570年冬 , 都给事中(官名)指责他不懂施政要领;不久 , 某给事中又弹劾他庇护奸民、沽名乱政 。 1586年 , 海瑞上奏 , 建议万历像朱元璋一样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 , 山东道监察御史首先发难 , 弹劾海瑞在清平盛世说出不祥之语 , 请求万历处罚海瑞 。
【历史故事】曾国藩和海瑞的清廉之争
文章图片
曾国藩画像
而曾国藩一生很少受到京官排斥 , 相反 , 在皇帝想限制他的权力时 , 常有恭亲王、户部尚书等朝中大员替他说话 , 因此他一直官运亨通 , 在京时十年七迁 , 连升十级 , 36岁就官居从二品 , 为当时罕见 , 出京后更是成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 , 被称为“曾相” , 达到了清朝汉人所能达到的权力最高峰 。
要求同僚清廉反而成了公敌 , 不干涉同僚贪腐反而成了名臣 , 海瑞和曾国藩的不同境遇印证了一点:明清两代 , 官场“自洁”的能力已经丧失 。 百姓对海瑞和曾国藩这种清官的追捧更从侧面说明 , 在权力不受制约的封建帝制时代 , 百姓对清廉官场的渴望只能寄托在官员的个人操守上 。 海瑞和曾国藩去世半个世纪后 , 明朝和清朝分别灭亡 , 这和明清官场不可自拔的腐烂溃败紧密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