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7大IPTV用户心理——做最懂用户的大屏产品运营经理


流媒体网(ID:iptvott)原创
作者| 史上
15年前 , IPTV就是一座金矿 , 和所有金矿具备的特征一样 , 需求爆发 , 供给不足 , 定价权在手 , 早期进入的玩家赚取了超额利润 , 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 曾记得某国际大片在某驻地一上线单片订购月破百万的奇迹 , 何等风光 。 行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 , 当年的运营专员升成了运营总监 , 普通销售也成了一方大员 , 技术升级 , 内容供给越来越能跟上潮流 , EPG更加炫目 , 推荐位不断分流 , 外部环境如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纷纷崛起 , 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 , 产品越来越细分 , 新的体验也越来越多 , 整个行业就业不断增加 , 单厂家利润变薄 , 版权费用飙升等等现象 , 一切的变化仿佛就在昨日 。 作为一名从业者 , 笔者感叹变化的同时反问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用户已经不是10年前了 , 大屏产品还能抓住用户的“心”吗?做产品运营伙伴们能够持续理解用户?现实情况是 , 10年过去 , 现在做产品运营的伙伴可能连最近90后的明星都认不全了 。 下一个5年是不是我们运营经理们是不是只靠“搬砖”就能带来高收益?这值得行业反思 。
对于媒体人来说注意力就是金钱 , 媒体人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我们常常看到的手段包括告知、刺激、诱惑、焦虑、甚至激怒等手段都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某知识付费产品利用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焦虑感而吸引人群的目光 , 某社交应用弹窗有段时间推送的新闻不是杀人强奸就是交通事故 , 不是明星出轨就是中彩票发大财 , 某浏览器往往推送“您的电脑需要清理多少G垃圾”的焦虑警示信息 , 某手机APP推送重大热点新闻等等 , 这都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手段无可厚非 。 笔者经常觉得 , 产品运营者需要知道事物的本质 , 应能够从表面看到的东西洞悉背后的逻辑 , 对于大屏运营来说 , 太多文章在讲如何获取用户 , 如何提高留存 , 如何增加用户体验 , 如何提高用户ARPU值等等 , 但多数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谈 , 缺乏洞悉用户真正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分析 。 本篇文章从用户内心的角度出发 , 来看看大屏产品运营者应该怎样抓住用户的“心” 。
本文梳理了7个用户在体验大屏产品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 希望读者无论以后是做活动 , 做分析 , 还是做工作汇报 , 都能从用户心理出发进行考量 , 再结合数据进行分析 , 得出的经验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
品牌记忆
一个产品的品牌简单地讲是指用户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 大多数时候品牌即是行业标准 。 笔者得知某驻地大屏端上线腾讯视频产品 , 一上线就是持续大卖 , 这种结果除了产品拥有自身的内容强势 , 用户体验较好以外 , 其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不容忽视 。 换句话说 , 拿LV包包来做比喻:同样的包包 , 同样的质地 , 没有品牌的包包和LV比较 , 你可能情愿多花几千块钱买LV , 而事实上背在身上跟没品牌的也差不太多 ,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情感价值 , 这就是用户的消费心理决定的 。 由于有了这样的心理 , 所以策划经理们愿意把这个品牌塑造成在消费者心目中高于其它品牌的形象 , 有了这个形象以后 , 品牌的溢价就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 这就是品牌溢价 。 某驻地腾讯视频的上线就是旨在告诉所有大屏用户 , 现阶段电视端最好的产品看我就可以了 , 我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代表视频行业的整体实力 , 无论在版权内容 , 技术 , 用户体验还是售后服务等维度都是行业标准 , 用户为品牌去买单 , 买的是品牌背后的放心 。 这就是告诉所有版权方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适当考虑品牌因素 。
比较心理
比较心理是一种普世心理 , 是所有消费者最常见的心理活动 , 直观来说就是一个500元的产品和一个200元但看上去品质差不多的产品 , 摆放在一起人们的感受 , 人们往往会觉得200元这个划算 , 更容易产生购买的冲动 。 同样的 , 如果你搬一个50 斤的重物后再去搬一个 20 斤的重物 , 你会觉得20 斤的东西很轻 , 但如果你什么都没搬上来就搬过 20 斤的重物 , 你大概率会觉得20斤很重 。 甚至有人说幸福也是比较出来的 , 在你偶遇某个不幸时候 , 往往聪明的劝导者会提出另一件类似的比你还不幸的结果 , 当事人心情也会好很多 。 其实 , 对大多数人来说 , 认知、价值观、结论往往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的 , 儿时的我们会因为兄长比你成绩优异而让你在家中的地位大大降低 , 实际工作中发的岗位也会分为369等来彰显比较 ,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比较的机会 。 大屏产品运营经理在设计营销活动时要善于利用这种心理 , 比如我们新业务上线定价宣传:29元的续包月、39元的单包月和首月9.9元的续包月活动价会让人们大概率购买第三种 , 即创造比较 , 拉高产品的价格再做夸张的折扣会让人们感知这个产品现在订购超级划算 。 我们利用这种心理 , 瞬间可以完成用户数的原始积累 。 以上只是其中一例 , 笔者总结有以下场景可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