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债基成“主力”,基金火热发行B面:年内13只产品募集失败


北京商报|债基成“主力”,基金火热发行B面:年内13只产品募集失败
文章图片
全文共1380字 , 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在赚钱效应凸显 , 推动基金发行市场火热的当下 , 爆款基金慢慢从“昙花一现”变成了“司空见惯” 。 公开数据显示 , 近一周就有15只公募基金(份额合并计算 , 下同)以超50亿元的首募规模正式成立 。 但与此同时 , 基金募集失败也在出现 。 7月29日 , 国融基金旗下一只混合型基金宣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 据不完全统计 , 年内募集失败的公募基金已增至13只 , 较去年同比增超1倍 。 其中 , 债券型基金占据多数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产品募集失败的频现 , 与近期债市不佳有关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部分产品也确实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
北京商报|债基成“主力”,基金火热发行B面:年内13只产品募集失败
文章图片
7月29日 , 中信建投基金发布公告表示 , 旗下1只债券型基金以79.99亿元的首募规模正式成立 。 此前一天 , 即7月28日 , 富国基金和易方达基金也各有1只权益类基金以163.09亿元和61.55亿元的首募规模宣布基金合同生效 。 若拉长时间线至近一周 , Wind数据显示 , 成立规模超过50亿元的公募基金更多达15只 。
然而 , 同样在7月28日和7月29日 , 民生加银基金和国融基金则分别发布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开债基 , 以及国融融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
公告内容显示 , 截至7月24日募集期限届满 , 2只基金因未能满足基金合同中规定的备案条件 , 基金合同无法生效 , 将按照“不能生效时募集资金的处理方式”进行办理 。 据悉 , 2只基金在均今年4月发行之初设置了3个月的顶格募集期 , 但截至募集期结束仍未能达到成立标准 , 相较于近期部分爆款产品的“一日售罄”、“提前结束募集” , 2只产品募集工作的艰难 , 不言而喻 。
事实上 , 据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截至7月29日 , 包括上述2只基金在内 , 今年以来 , 已有13只基金先后宣布募集失败 , 对比2019年同期的6只 , 增长了一倍有余 , 也为年内一片火热的发行市场 , 增加了一点寒意 。
【北京商报|债基成“主力”,基金火热发行B面:年内13只产品募集失败】具体来看 , 13只产品中 , 债券型基金达7只 , 占比53.85% , 且多为定开债基 , 例如诺安瑞康三年定开债基、中信建投半年鑫定开债基、方正富邦尊利6个月定开债基等 。 另外 , 还有5只混合型基金和1只指数基金 。
对于年内多只债券型基金出现募集失败的情况 , 况客科技合伙人、研究部总监郑汉涛认为 , 主要与债券市场的表现有关 。 在他看来 , 今年5月以来 , 债市表现相对低迷 , 会影响到债基的募集 。 其次 , 定开债基由于存在封闭期 , 申购和赎回方面的限制也让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 。 总体来看 , 基金募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
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则指出 , 债券型基金 , 尤其是定开债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通常相对较高 , 机构资金到位的时间也会影响产品募集期的长短 。 他举例 , 部分产品正式发行前 , 会与渠道以及机构客户沟通发行安排和资金的规模 , 但由于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变更 , 导致产品延长募集期 , 甚至是募集失败 。
展望后市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发行爆款与募集失败或将长期共存 , “冷热不均”的现象也将愈演愈烈 。
北京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坦言 , 在年内A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行情的同时 , 基金发行市场也隐现“结构性行情” 。 虽然公募基金新发规模持续增多 , 最新已突破1.5万亿元 , 创下历史新高 , 但主要集中在权益类产品 , 以及投研能力更强、渠道资源更加丰富的大型机构 。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 , 缺少优秀过往业绩和品牌效应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也愈发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