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贾家庄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 二 )


2006年 , 这项活动升级调整为“新世纪和谐家庭竞赛” 。 贾家庄村负责这项工作的武建生说 , 活动将办好事、孝敬老人、集体劳动、维护环境卫生等村规民约细化为评选标准 , 解决了村规民约悬置问题 , 而且通过考核、奖励对村民形成约束和引导 。
30年春风化雨 , 贾家庄形成了良好的村风、家风、民风 。 “平常开展扫雪、打扫卫生等义务劳动 , 喇叭一响 , 村民就全出来了 , 而且都是先大街后小巷 , 最后才扫自家门口 。 ”武建生说 , 别说违法乱纪、上访告状 , 这些年村里连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很少 。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入夏以来 , 贾家庄村里格外热闹 。 除了来村开展培训和素质拓展的多个团体 , 每周末都要涌入上万名游客 。 游客们或在村里的汾州民俗文化园、艺术中心转一转 , 或漫步贾街 , 尝一尝各地小吃 。
在贾街对面不远处 , 贾家庄参与建设、投资7亿元的国际双语学校正在加紧施工 。 不久的将来 , 这所学校带动的教育产业 , 将与文化旅游、酿酒等产业一起 , 撑起贾家庄令人憧憬的未来 。
张增亮说 , 贾家庄今天的热闹光景 , 得益于村支部几次关键时刻与时俱进的改变 , 更见证着新一代年轻村干部的成长与担当 。
20世纪90年代初 , 贾家庄以“滚雪球”的方式 , 一口气办了20多个企业 , 集体经济大有起色 , 但跟一些先进的村子比 , 仍是“小打小闹” 。
经过考察论证 , 老支书邢利民乘着乡镇企业大发展的东风 , 带领村民在1995年咬牙上马了一个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 。 随后 , 水泥厂产能逐渐发展到50万吨 , 年均收入2000多万元 , 成为贾家庄“二次腾飞”的支柱 。
进入21世纪 , 贾家庄的改变仍在继续 。 2005年 , 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的邢万里回到村里 , 同时带回了山西第一个拓展培训项目 。 “当时每年能够吸引2万人来村培训 。 ”邢万里说 , 这让他意识到村里发展旅游业是可能的 。
为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 在邢万里的建议下 , 贾家庄在2009年建起一个四星级酒店 , 并成立了旅游公司 。 邢万里被村两委请回来担任公司总经理 , 并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
邢万里带着一帮年轻的“小伙伴” , 开始整合村里的旅游资源 , 挖掘村里的文化元素 , 建起村史展览馆、马烽纪念馆、汾州民俗文化园、贾街等旅游设施 。
2015年 , 贾家庄再次面临抉择 。 “国家要求淘汰落后产能 , 村里的支柱产业水泥厂要么关停 , 要么投入四五亿元进行技改 。 ”邢万里说 。 经过讨论 , 贾家庄决定关停水泥厂 , 彻底转型 , 走绿色兴村的路子 。
关停后的水泥厂区并没有浪费 。 村里把厂区改造成工业文化创意园区 , 建起艺术中心、作家村、种子影院等 , 成为贾家庄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另一只翅膀 。
2017年底 , 39岁的邢万里当选贾家庄村党委书记 , 与其他5名年纪相当的年轻人和3名老同志一起组成村两委班子 , 扛起新时代带领贾家庄振兴奔小康的旗帜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贾家庄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成功举办“电影短片交流周”“吕梁文学季” , 年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 , 40多名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重新回到村里……在不同的时代 ,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又聚到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