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解码·缩小数字鸿沟)


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解码·缩小数字鸿沟)
文章图片

图片从上至下为:
罗旭(左)在教老人用手机 。
杨诉在录制短视频 。
资料图片
【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解码·缩小数字鸿沟)】丁秋林在社区书屋里看书 。
本报采访人员申智林摄
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线上挂号 ,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深刻改变着生活 。 然而 , 对一些老年人来说 , 便利的科技反而带来不便:疫情期间 , 扫不出健康码而徘徊在小区外 , 使用不了移动支付在难以找零的超市着急 , 起大早去医院排队却失望而归……
智能时代 , 如何不让老年人成为数字生活的局外人?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解码·缩小数字鸿沟” , 关注当下老年人的“触网”状态 , 为他们适应智能时代、共享科技红利 , 探寻解题之道 。
——编 者
短视频平台达人“钢琴爷爷”杨诉——
“互联网开启我的新世界”
本报采访人员 韩 鑫
步入人生第六十个年头 , 杨诉觉得自己“老年不老” , “不管在什么年纪 , 如果不能掌握主流技术工具 , 心态上远离社会 , 那才是真正垂垂老矣” 。
落日余晖 , 指尖下倾泻出一首美妙悠扬的钢琴曲——1分多钟的视频发布没多久后 , 点赞迅速破万 。 有些意外的是 , 这段短视频的制作者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
老人名叫杨诉 , 是专职短视频博主 。 他在抖音平台上的账号“钢琴生产队”拥有超过230万粉丝 , 点击量破亿 。
“两年前 , 儿子无意间上传了一段我在家弹钢琴的视频 , 没想到才几个小时 , 播放量就超过百万 。 ”杨诉说 , 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 , 曾在深圳交响乐团演奏钢琴 , 演出时台下最多千余名观众 。 如今在网络平台上演出 , “一下子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 ,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 ”两年间 , 杨诉制作了600多条短视频 。
甄选曲目、在线寻谱;支起手机支架 , 选好角度 , 年轻人都不一定“玩得转”的流程 , 杨诉一气呵成 。 学习过程并不容易 , 视力下降 , 看谱子久了眼睛痛 , 因为不会剪辑 , 只好把每首曲子完整弹完 。 “起初灯光、角度、构图总是不合适 , 画面里时不时冒出一只拖鞋、一瓶醋 , 孩子没少指点 。 ”杨诉哈哈一笑 。
学会了短视频 , 杨诉的“触网”之旅一路乘风破浪 。 他爱写文章 , 创建了微信公众号“诉爷” , 还尝试远程辅导钢琴 。 “互联网开启我的新世界 , 每天一睁眼 , 便从早忙到晚 , 从来不会觉得老年生活无聊 。 ”杨诉说 。
今年步入人生第六十个年头 , 杨诉觉得自己“老年不老” 。 他认为 , 不管在什么年纪 , 如果不能掌握主流技术工具 , 心态上远离社会 , 那才是真正垂垂老矣 。 “未来 , 我想借助互联网 , 让钢琴这个有点高冷的艺术与大众贴得更近 。 ”杨诉说 。
用不惯智能手机的72岁老人丁秋林——
“微信通话是唯一熟练的技能”
本报采访人员 申智林
老丁原来还担心 , 跟不上这个智能时代 , 会处处受限 。 体会过后发现 , 社会对老人依然很友好 。
吃罢早饭 , 72岁的丁秋林准备去社区书屋里坐坐 。 刚出门 , 挂在腰间的皮包震动起来 。 半晌 , 他才反应过来 , 是来了微信电话 。
掏出手机 , 点击接听:“老丁啊 , 帮我顶个班 。 ”来电的是他所在的湖南长沙雨花区东塘街道浦沅社区“老口子”亲情服务队的队员 。
“智能手机用了1年多 , 微信通话是唯一熟练的技能 。 ”老丁不好意思地说 , “就这样 , 用起来都还有些不习惯 。 ”
小区里上年纪的退休老人不少 , 用得惯、用得好智能手机的 , 确实不多 。
不是不想用 , 而是难掌握 。 虽然智能手机普及的年头不短了 , 但老丁直到去年才让儿子帮忙买了一个 。 作为服务队队长 , 他经常要联系30多名老龄志愿者 , 一个个打电话或者上门传达 , 有些麻烦 。 听说微信可以建群发通知 , 他想尝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