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加强联合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二 )


积极探索新时代联合科研组织的全新模式
在联合科研的组织模式创新过程中 , 必须根据不同的科研创新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 针对不同的联合科研的主体和要素 , 探索和选择恰当的组织模式 。
任务牵引下的大兵团作战组织模式 。 任务牵引下的大兵团作战联合科研组织模式 , 是以满足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需求的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 , 由中央、地方政府或军队为主导 , 通过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 用行政管理的手段 , 以技术聚优的方式 , 将完成重大科研任务所需要的所有相关科研力量 , 特别是相关领域最具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科研主体和要素整合起来 , 形成跨越原有组织边界的集中科研攻关联合体 , 保证相应重大科研任务的完成 。 任务牵引下的大兵团作战联合科研组织模式 , 是世界主要国家常用的联合科研组织形式 。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等重大科研工程 , 以及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等 , 就曾采取这种联合科研组织模式 。 这种大兵团联合科研组织模式 , 具有集中度强、过程管控强、战略导向强的特点 , 可以在多学科综合、多领域交叉、多专业融合的重大科研攻关工程中 , 形成强大的整合效应、协同效应、辐射效应和放大效应 , 有助于实现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战略性重大技术创新和前沿性重大基础研究发展 。
龙头带动下的集群化攻关组织模式 。 龙头带动下的集群化攻关组织模式 , 是为完成重大科研攻关任务 , 或为实现某一领域重大技术突破 , 以这一行业领域占主导地位并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一个或几个科研单位为龙头 , 联合相关领域或行业的其他科研力量 , 形成行业联合科研攻关集群 。 在这一集群中 , 行业科研巨头作为主导力量 , 对科研集群具有一定科研决策权、管理权 , 可以对集群的科研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设备等科研资源进行相对聚集和统筹规划 , 形成相应的科研创新链条 , 从而实现联合科研集群内部科研资源的优化调度与利用 。 与任务牵引下的大兵团作战组织模式相比 , 尽管龙头带动下的集群化攻关组织模式在组织结构上要松散一些 , 在联合效率上可能低效一些 , 但也是世界通用的重要联合科研组织模式 。 欧盟的“欧洲战斗机计划” , 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计划”等 , 就是以欧洲战斗机公司、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等行业科研巨头为主导 , 联合其他航空科研领域的科研力量 , 形成联合科研集群 , 通过集体攻关而实现的 。 这种集群化联合科研组织模式 , 具有技术优势明显、管理调控快捷、层次结构稳定等优点 , 可以在同一行业领域的关键性重大科研攻关中 , 迅速形成强大的科研力量聚集、资源整合、链路融合效应 , 实现重大关键技术项目、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和引领性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
专业引领下的网络化协同组织模式 。 专业引领下的网络化协同组织模式 , 是在某一专业领域 , 围绕某一重大专业性问题的研究与攻关 , 由该专业领域有共同探索兴趣的科研单位和个人 , 在自愿、平等、共赢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化“专业精英”协同科研形式 。 这种科研伙伴关系 , 以增加该专业长远科研能力为牵引 , 以实现联合科研攻关为目标导向 , 在需求生成、技术突破、项目研究等方面 , 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科研单位和个人的聪明才智 , 汇集优质科研力量 。 在保持其自身科研独立顺畅运转的同时 , 为科研联盟贡献相应的科研资源、知识、技术等 。 与前两种联合科研组织模式相比 , 专业引领下的网络化协同组织模式虽然组织结构松散、稳定程度较低 , 但它既突破了科研创新所特有的灵感瞬时性、方式自由性和路径多样性等不确定性 , 而且还保留了各个科研单位和个人的创新活力 , 有利于一些前沿性、基础性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等从无到有的创新研究 。 在这种较为自由、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中 , 通过科学家或科研团队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奇思妙想的交锋、多种学术背景的多元融合 , 创造出差异化的创新思路和开拓性的创新理念 , 从而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路线 。 由于这种组织结构的相对松散性 , 必须由国家、军队或地方科研管理部门对此进行适当引导、协调 , 以保持其组织结构的稳定性、攻关目标的一致性、成果分享的公平性 。 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在引导这种相对松散的基础性、前沿性联合科研的过程中 , 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