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 二 )


朱瞻基可不是傻子 , 他发明了“票拟” , 让大臣草拟对奏折的处理意见 , 和折子一起 , 呈给皇帝御览 。 而皇帝只需用红笔批示(批红) 。
如此一来 , 他省出了大把的时间画老鼠、斗蛐蛐 , 还不耽误成为盛世明君 。
和爷爷相比 , 他那点工作量 , 压根儿是小儿科 , 怎么会累死?这种说法 , 很不靠谱!
【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
文章图片
其二 , 女色而死
1428年 , 朱瞻基亲撰《御制帝训·药饵篇》 , 暗示父亲吃“虎狼之药”而死 。
“能清心寡欲者可以保天和 , 可以终天年;若肆情纵欲 , 斯败其天和而伤其天年 , 此必然之理也 。 ”
可他与皇后同眠9年 , 却仍无子嗣 , 难免心中着急 , 便找太医要房中药 。
吕毖辑《明朝小史》 , 朱瞻基召太医钦谦说:“汝江南人惺惺(此处意为聪明) , 朕欲用房中药 , 可制与我 。 ”
钦谦说”前贤不传 , 也没书籍 。 ”朱瞻基大怒 , 令力士用毡席裹住钦谦的脑袋拖出 。
【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
文章图片
不过 , 这种说法有些荒诞 。
1 , 吕毖身份特殊
他是明末清初人 , 所言未必可信 。
2 , 朱瞻基是个情痴
十二三岁时 , 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 , 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送进宫 , 给张皇后抚养 。 2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 , 彼此朝夕相处 , 难舍难分 。
19岁那年 , 朱瞻基选妃 , 爷爷朱棣做主 , 让济宁人胡善祥为正妃 , 初恋孙氏仅为嫔 。 朱瞻基敢怒不敢言 , 私下里 , 将孙氏宠上了天 。
按大明例 , 只有皇后才有金宝金册 , 可朱瞻基却打破祖制 , “制金宝赐焉 , 贵妃有宝自此始” 。
1428年 , 胡皇后病恹恹躺在床上 , 朱瞻基突然走进来 , 皇后喜极而泣 , 不料 , 朱瞻基只说了一句话 , “你退位让贤吧!”
胡皇后看淡一切 , 毅然请辞 , 青梅竹马的孙贵妃 , 终于戴上了凤冠 , 百官惊得目瞪口呆!
瞧 , 即使贤德如朱瞻基 , 也不过是个恋爱中的傻子 。 说他因女色而死 , 太不靠谱!
【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
文章图片
其三 , 遗传病
大明王朝 , 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传16帝 , 享国276年 , 可除了朱元璋、朱棣 , 大部分没活到40岁 。
因此 , 有学者推断 , 大明皇族有遗传病 。 那么 , 根源在哪里呢?
首先 , 肯定不是朱元璋 。
*老朱一人便留下了22个成年蕃王 , 且均有后代 。
*许多出自朱家的亲王、郡王 , 都活到七八十岁 , 甚至晚年还妻妾成群 , 儿孙最多的达到百人 。
但细看朱棣一脉 , 历经14代帝王 , 仅留下17个蕃王派系 , 还有13个蕃王 , 因后继无人而终结 。
【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
文章图片
据学者分析 , 问题出在朱棣的皇后 , 徐达长女身上 。
【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1376年 , 朱棣迎娶14岁的“女诸生”徐氏 。 虎父无犬女 , 徐皇后能文能武 , 还能上阵杀敌 , 绝不是花瓶 。
朱棣对她一世情深 , 在她生前 , 竟不纳一个妃子 。
可是 , 侠女徐皇后匆匆病逝 , ”药不能医” , 这就十分蹊跷 。 会功夫的女子 , 怎么会如此短命?
并且 , 徐皇后的兄弟一脉 , 都不是长寿 。
因此 , 有学者推论 , 朱瞻基早逝 , 根源是遗传病 。
【历史故事】1426年,朱瞻基命人用300斤的铜缸,扣住亲叔叔,用木炭活活烤死。10年后,36岁的他突然暴毙,究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还有诸家的各种猜测:
其一、太医制度缺陷
*御医地位低
《明史.职官志》载:“御医四人 , 正八品 , 后增至十八人 , 隆庆五年定设十人” 。
也就是说 , 最多只有18人 , 能拥有“御医”的称号 , 可他们的最高品级 , 仅为八品 。
张仲景开辨证论治先河 , 撰《伤寒杂病论》 , 被尊医圣 , 却在正史中没有记载!
《三字经》中说“医卜相、皆方技” 。 拿御医与方技官相提并论 , 可见御医地位有多低!
因为地位低 , 御医略有差池 , 就人头落地 。 几波杀下来 , 医术高的寥寥无几 , 堂堂太医院 , 也是浪得虚名 。
*典籍错漏百出
古本《本草》中 , 许多药名混淆、方剂相悖 , 直到万历年间 , 李时珍亲验百草 , 重修《本草纲目》 , 才将纰漏剔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