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思科收购华为中兴的供应商Acacia能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吗?( 二 )


2010年 , 华为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设备业务也宣告失败 , 理由还是“国家安全” 。
2011年 , 华为试图收购美国三叶公司(3Leaf Systems)部分资产 , 虽然金额只有区区200万美元 , 但审查机构要求华为必须放弃 , 否则将“向总统建议下令解除此项收购” 。
更严重的是 ,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还开始推动对华为可能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预查 。 虽然华为表示可以公开源代码以证清白 , 但2012年 , 美国国会还是发布调查报告 , 认为华为的设备可能被用于监听或破坏美国电信网络 , 从此 , 华为设备被美国彻底拒之门外 。
2012年 , 《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US rivals lobby against Chinese firm”的文章 。 该文暗指思科以国家安全为由 , 参与游说国会进行对华为的审查 。 同时 , 文章还提及一份思科的市场营销文件 , 该文件收集了全球范围内针对华为的观点及顾虑的相关报道 。 该文章称“国会山三个不同国会办公室的高级工作人员都表示 , 一些美国高科技公司曾向国会游说 , 用与思科相似的措辞 , 要求增强对华为的审查” 。
另外 , 根据美国捐献数据库(opensecrets.org)的数据统计显示 , 思科从1998年就开始游说国会 , 到2012年 , 15年来累计金额高达1572.52万美元 。 特别是2002年至2004年 , 思科的游说费用呈逐年翻番趋势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当时思科正与华为处于紧张的诉讼争夺战中 。 另外2010年、2011年思科的游说费用连续创造了历史记录 , 分别达到201万美元和280万美元 。 巧合的是 , 对华为、中兴的调查正是2011年2月开始的 。
思科的发言人在2012年也曾坦言 , 在过去的几年 , 思科采取了“更有竞争性的措施”来反击华为等竞争对手 。 结合2010年、2011年思科的游说费用的走势 , 以及华为在此期间遭受的政治打压 , 思科所讲的“更有竞争性的措施”具体是什么 , 大家都明白 。
【来源:果果看电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