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下一个“康美”?上市公司“大存大贷怪象”惹质疑


本期导读●●
海南海药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 , 但凡有点财务功底的人 , 你只要看上三分钟 , 就会发现里面不对劲 。 现金流不足 , 财务运作上大存大贷 , 存贷双高 , 从财务角度看 , 至少证明公司目前以短还长 , 其资产负债结构是不合理的 。 上一个拥有此类存贷双高结构的药企 , 是翻车的康美药业 。
1
7月23日晚间 , 深交所针对海南海药2019年年报中的问题发出关注函 。 关注函重点主要集中在三部分:公司存贷双高问题、“奇葩”关联交易以及销售费用大幅攀升问题 。
中年|下一个“康美”?上市公司“大存大贷怪象”惹质疑
本文插图

中年|下一个“康美”?上市公司“大存大贷怪象”惹质疑
本文插图
中年|下一个“康美”?上市公司“大存大贷怪象”惹质疑
本文插图

中年|下一个“康美”?上市公司“大存大贷怪象”惹质疑
本文插图
2
海南海药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 , 但凡有点财务功底的人 , 你只要看上三分钟 , 就会发现里面不对劲 。
现金流不足 , 财务运作上大存大贷 , 存贷双高 , 从财务角度看 , 至少证明公司目前以短还长 , 其资产负债结构是不合理的 。
什么叫存贷双高?简言之 , 就是一方面货币资金充足 , 给人一种不差钱的感觉;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甚至发债 。 存贷双高一定有问题吗?这个没有标准答案 , 但是从财务角度来看 , 资金使用成本过高 , 至少说明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是不合理的 , 如果公司没有正当理由 , 那么就有“黑天鹅”的可能 。 “大存大贷”引起财务界和投资界的关注 , 并与市场各种非理性的恐惧情绪相互刺激 , 大有成为预测上市公司即将爆雷的“黄金标准”之势 。
上一个拥有此类存贷双高结构的上市公司 , 是双双翻车的康得新和康美药业 。
而在海南海药历年财报里扮演重要角色的一铭医药公司 , 最初是以海南海药的控股子公司出现 。
但是 , 2012年并购完成之后 , 一铭医药公司突然莫名其妙变成了“合营公司” , 并成为海南海药重要的商业伙伴 , 而海南海药历年对这家公司的预付款、贷款担保、财务资助频繁 。 更令人惊叹的是 , 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了一家老赖公司 , 法人代表被限制高消费 , 这一切令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商业往来的真实性和合理、合法性产生强烈怀疑 。
与此同时 , 海南海药2019年的销售费用出现明显异常 , 在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同比下降的情况下 , 销售费用率大幅攀升 , 使得我们对其真实性产生疑虑 。
在收入和毛利额保持增长的背景下 , 为何海南海药净利润却出现倒退了呢?分析财报不难发现 , 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成为吞金黑洞 , 其中销售费用从2015年的2.82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7.4亿元 , 财务费用从8924万元增加至2.01亿元 , 两项费用期间增幅分别为162.41%、125.24% 。 2019年前三季度 , 公司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继续增加 , 同比增幅分别为3.8%、17.52% 。
海南海药销售费用中占比最大的是销售推广费及市场开发费 , 2018年金额高达6.55亿元 。 这是一笔什么样的费用呢?任泽平、李建国等人此前撰写的《揭开中国药企销售费用畸高之谜》中提到 , 中国药企销售费用主要花在了公关招标机构、公关医院相关负责人、医生回扣、医药代表提成、统方等方向 , 分别对应招标环节、医院采购环节和处方销售环节 , 医生回扣占比超过一半 。
与高销售费用形成反差的是 , 海南海药研发投入却是少得可怜 , 2018年研发投入只有8414万元 。 在医药行业一致性评价及集采政策加速落地实施的大背景下 , 严重依赖销售的药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 这种轻研发重销售的模式难有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