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清华微电子高材生探索“机器之魂” 江波最新科幻长篇被赞“数码时代的《封神演义》和《山海经》”
:原题为_封面新闻|清华微电子高材生探索“机器之魂” 江波最新科幻长篇被赞“数码时代的《封神演义》和《山海经》”。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人类与人工智能是终有一战 , 还是必然走向合作?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幻的话题 。 人类与机器人共存 , 人机接口都已经或正开始 , 变为现实 。 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 也给当下的科幻作家提供了丰沃的思考、写作素材 。 2019年11月 , 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 , 第30届银河奖颁出 。 其中份量最重 , 奖金10万元的“最佳长篇奖” , 由科幻作家江波的《机器之门》获得 。 评委们一致认为 , “《机器之门》是一部宏大的未来战争史诗;作者以厚重而充满吸引力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人机结合的奇异世界 , 描绘了人类与机械之间的残酷争斗;在这个世界中 , 人性的复杂与挣扎、机械的冷酷与强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 ”2020年7月 , 江波的“机器之门”系列作品第二部《机器之魂》 , 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 。
文章图片
《机器之魂》延续了《机器之门》所展开的壮阔画卷 , 并完成了对人机对抗主题的一次深化 。 在这部科幻小说中 , 阿尔法战争之后 , 人类夺回了未来控制权 , 但这静好的岁月却很快再起波澜 。 冯大刚之子冯汉杰刚刚被楚南天带到川江基地 , 复活的萨拉丁便带领暴机器人突袭了基地 , 脑库守门人阿米丽塔在袭击中丧生 。 冯汉杰从此踏上复仇之旅 。 与此同时 , 楚南天觉察到脑库的异常 , 前往探查却身陷困境 。 种种迹象表明 , 脑库已经失去控制 。 各方力量汇聚北方 , 共同对脑库发起攻击 。 冯汉杰成为赢得战争的关键 , 而他本人似乎也正在成为与脑库、与当年的阿尔法一样的超智慧存在 。 一幅惨烈壮阔的战争画卷就此展开……坚硬的躯体、冷酷的算法与柔软的人性不断撕裂、变异与重组 , 绘成一幅惊悚而又引人深思的未来画卷 。 这部作品也在此赢得了科幻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 刘慈欣称 , “人机结合将产生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和文明 , 我们只能想象出多种的可能性 , 而江波则描述了这些可能性中最震撼的一种” 。 另外一位实力派科幻作家韩松则称赞《机器之魂》堪称“数码时代的《封神演义》和《山海经》 , 热血青春和碳铁疾奔碰撞出烈火惊雷 , 弥漫着强大技术说服力” 。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读完《机器之魂》 , 掩卷之余 , 脑海中驻留的 , “不仅是苍茫荒原上机器之躯与肉体之躯搏杀的暗影 , 还有人类英雄与智网的最终抉择 。 ”
文章图片
江波的科幻小说技术含量较高 , 想象宏大而奇特 , 却又合理而令人信服 , 语言风格沉稳冷静 , 叙述准确干脆 , 深受资深科幻读者的喜爱 , 是国内“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 江波是浙江人 , 生于1978年 , 2003年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生毕业 。 自2003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处女作《最后的游戏》 , 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篇 , 代表作品有《时空追缉》《湿婆之舞》《移魂有术》《机器之门》等 。 2016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银河之心》三部曲 。 江波的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星云奖 , 堪称“得奖专业户”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曾经在2019年冬天举行的成都科幻大会上见到过江波 。 这位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举止儒雅 , 与他笔下烧脑的人机大战 , 形成有趣的反差 。 他的硬科幻之心 , 是如何炼成的?在宏大的科幻文学背后 , 现实中的他 , 对近处的周遭命运 , 有何见解?藉《机器之魂》新书发布之际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专访到江波 。 我们发现 , 这位硬科幻作家 , 既会深入思考人类的未来 , 也会跟我们很多人一样 , 被社交网站牵绊住 , 与时间碎片化作斗争 。 科幻长篇的写作是非常艰辛的 , 涉及到大量烧脑的精神劳作 。 您这几年的创作状态非常稳 , 新作不断 。 这总体是怎样的一种经验?中间遇到哪些困难 , 是如何克服的?您对科幻有这么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 , 背后是怎样的精神力量?创作数量的稳定 , 大概和表达愿望的强弱有关 。 我可能属于想法比较多的那一类 , 各种阅读都会触发一定的联想 , 有些联想就成了小说 。 至于说创作中遇到的困难 , 最多的是情节难遇创新 , 以至于写到一半突然觉得很难再写下去 。 因此废弃的稿子也不少 。 克服的唯一办法 , 大概是持续的思考 ,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 说的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吧 。 对我来说 , 创作的原动力始终对世界的一份好奇心 。 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敏感 , 创作的热情在不经意间就到来了 。 最近这些年 ,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 引发大众的关切 。 人们担心 , 人机交汇会不会造成人的异化 , 成为“非人”?机器会不会将来成为人类的统治者?人工智能的普及 , 带来的人类大失业 , 会不会带来犯罪率的大幅读提升?基因编辑 , 会不会带来人类的伦理大困境?作为科幻作家 , 您如何看待大众关注的这些忧思?人工智能肯定会给人类世界引入“非人” , 机器是否会统治人类 , 我倒认为是多虑了 。 即便机器真的统治了人类 , 那也是出于某些人的故意 , 机器本身对于统治人类 , 应当是缺乏兴趣的 。 人工智能的普及未必会带来大量的失业 , 这牵涉到财富的分配 , 并不是仅仅依靠技术所能解决 。 在我看来 , 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 有赖于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制度来解决 。 基因工程的伦理困境一定会出现 , 出现一些超乎常人的人类也不可避免 。 这些问题的困境和解决恰好都是科幻的常见话题 。 我并不特别乐观或者悲观 。 我相信历史会找到它的道路 , 而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 从整体来看 , 基因技术对人类应当有益 , 它可以让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一个飞跃 , 一个较为明显的领域 , 我们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基因技术 。 您的作品中 , 对人机关系有深度的思考 。 您的小说往往会着重描写人类在与机器从冲突到融合进程中的选择、蜕变和升华 。 您如何看待技术狂飙突进与人类伦理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伦理都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 比如机器化大生产 , 让雇佣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流而彻底消除了人身依附 。 技术的狂飙突进 , 也意味着社会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 。 伦理会不会随之而变 , 要看这种技术到底影响了人的什么方面 。 例如 , 机器的身躯让人可以接近永生 , 这时孩子就成了多余的 , 人进行生育活动就会变得奇怪 。 这会彻底瓦解我们当前的一些伦理 。 如果身体健康 , 200岁的父亲和150岁的儿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相处的时间会比相互依赖的时间要久得多 。 久到甚至父子这层关系无足轻重 。 一本书出版后 , 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 但从作者角度 , 您最想被读者从《机器之魂》中get到的是怎样的信息?机器和人类共存的各种可能性 。 《机器之魂》最有意思的存在是“脑库” 。 它其实是一种人类永生的存在形式 。 另外 , 我最想表达的一点 , 是存在的意义 。 在前作《机器之门》里边 , 已经探讨了这个问题 。 在《机器之魂》中 ,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仍旧在继续 。 对于能思考的存在来说 , 存在的意义 , 在于彼此的关爱和互动 , 在于记忆和回忆 。 这一点在小说中以几个视点人物的思考表现出来 , 是他们行为的动机之一 。 希望读者读了之后 , 能有自己的思考 。 对您来说 , 在科幻领域内的思考 , 仅仅是您的写作对象 , 还是会渗透、具体表现到您的现实生活中 , 影响到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心态?比如看待世界的眼光会更豁达?有的时候科幻思考的方式距离日常太远 。 比如科幻作家经常担忧世界的毁灭 , 思考人类的未来 , 这和日常有什么关系呢?它像是思想上的一种远游 。 经常进行思想的远游 , 可以充实人的精神家园 , 面对日常的各种如意不如意 , 至少可以看得更淡泊一些 。 另外 , 人的思考方式也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影响 , 比如面对一件事 , 总是会想要把握它的全貌而不是一点 , 这可能算是一种助益 。 新冠肺炎病毒从2020开始给全世界各个领域很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改变 。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 , 在整个过程中 , 您是怎样的状态 , 有着怎样的观察 , 作过怎样的思考?总体来说 , 您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多一些 , 还是乐观多一些?我始终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和人们在疫情中展露出来的各种理性、非理性 。 疫情是一块验金石 , 检验了各种立场 。 这个世界纷繁复杂 , 对错难辨 , 这大概也是生活的迷人之处 。 疫情更是把对社会的讨论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 我想在疫情过后 , 大家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会有更全面更理性的看法 , 而不是简单地拥抱一些概念 。 在各种复杂问题面前 , 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 , 实事求是是唯一的可以依赖的路径 。 您被视为中国当下科幻的中坚人物 , 领军人物之一 。 对于当下国内的科幻文学 , 据您观察 , 您认为总体呈现出怎样的水平、特色 , 还有哪些需要补课 , 进一步提升的?中国的科幻文学正进入一个多样化的时代 , 这和科幻的影响力发展之后 , 进入这个写作阵营的作者增多有关 。 人多了 , 思考的角度多了 , 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会更广泛 。 我一直认为 , 科幻小说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 因为我们的时代是科技时代 , 科技的元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写作小说的人很容易受到影响 。 所以只要作者愿意把渗透科技元素的作品归类在科幻里 , 科幻的作品会比现在标明科幻的要多得多 。 说到提升 , 我觉得中国当下缺少一些科研一线的科幻写作者 , 比如像卡尔萨根 , 杰弗里兰蒂斯这样的人物 , 他们都是天文项目的亲自参与者 , 写出了非常棒的科幻小说 。 中国科研一线写小说的作者非常少 , 这大概算是个遗憾 。 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也会想要用故事来表达对科技和未来的展望 , 加入到科幻写作的阵营之中 。 所有的经验、幻想 , 情感 , 思考 , 如果要形成一步作品 , 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艺术形式 。 在您看来 , 对于科幻文学 , 知识与诗意 , 科学与文学 , 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您的体验中 , 科幻写作与其他文学样式 , 有哪些比较关键的区别?简单地说 , 科幻和其他类型文学 ,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 , 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 把一篇小说归类于科幻 , 依据主要在于它的知识来源 。 科幻是虚构文学在科学时代的分支 。 对于一个科幻作者而言 , 科学的思考方式和科学知识 , 是写作必不可少的铺垫 。 至于说知识与诗意 , 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联 , 但可以发生关联 。 好的科幻小说 , 是一种智力锻炼 , 也可以表达关于宇宙生命和一切的诗意 。 如果让您来概括一下 , 科幻写作对您的意义 , 您会怎么说?您曾这么写“希望每一个写科幻的人 , 也希望我自己都始终保有那纯真的状态 , 就像阿瑟·克拉克刻写在墓碑上的那样:他从未长大 , 却从未停止成长 。 ”这种纯真状态 , 具体来说 , 是怎样的状态?对我来说 , 科幻写作是一种生存的意义吧 。 因为它给我一个希望:一百年后还有人能读我的书 。 这个希望其实很难达成 , 但在我这一辈子 , 写科幻小说大概是最有希望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 。 同时 , 它也是我的一种自然状态 , 因为我并不是逼着自己在写 , 而是乐在其中 。 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 , 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人永远葆有不带功利目的的好奇心 。 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 , 我们通常用纯真来形容孩子 。 这就叫做返璞归真吧 。 在我看来 , 这就是科幻最原始最根本最纯粹的驱动力 。 您现在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业余写科幻都是怎么安排时间的?现在各种娱乐消遣 , 很能分散人的精力 , 让人的时间碎片化 。 您是如何做到专注于写作的?我之前一直在半导体公司从事产品工程 , 业余写科幻时间应该不是主要瓶颈 。 鲁迅说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 只要愿意挤 , 总还是有的 。 娱乐消遣占据的时间的确很惊人 , 比如微博这样的平台 , 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滚来 , 如果一个人不断刷微博 , 一天的时间很容易就过去了 。 所以重点在于自我控制 。 我的写作并不专注 , 经常在各种资讯中耗费许多时间 , 常常是猛一抬头 , 发现个把小时又过去了 。 抵抗时间的碎片化 , 需要一些决心和毅力 , 这一点希望和大家共勉 。
- 界面新闻除了看得见的,奔驰EQC背后还隐藏着这些“看不见”的豪华
- 中年北斗系统发言人答封面新闻:北斗定位精度最好可达1点几米
- 上游新闻|精度达到2-3米,北斗系统发言人:中国北斗攻克160余项关键技术
- 央视新闻客户端|昌平线南延新进展!“巨无霸”上清桥站明年底完工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加坡要求部分入境者佩戴电子追踪器
- 看看新闻|高考女孩填志愿 30多位“爸爸”争相出主意
- 央视新闻客户端|教育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坚决杜绝录取通知书丢失损毁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北斗系统工程新技术应用超过70%
- 央视新闻客户端|大连卫健委:未发现本次疫情与近期北京新疆病例有关联
- 央视新闻 供所有企业研制生产,北斗发布接口控制文件覆盖全部7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