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魏延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重用?( 二 )


比如 , 在自己奇袭子午谷的提议被否定后 , 魏延身为下属 , 毫不掩饰地认为诸葛亮怯懦胆怯、颇有微词 , 经常长吁短叹、表示自己屈才了;
而且 , 魏延自恃自己的资历、能力 , 对其他同僚都采取漠视甚至敌对的态度 , “性矜高 , 当时皆避下之” , 跟很多官员都产生了摩擦 。 当遇到同样自负的杨仪时 , 俩人谁也不退让 , 直接撕破了脸、势同水火 。
【历史故事】魏延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重用?
文章图片
就这种态度 , 别说在封建时代的军政权力中枢 , 即使在当今的企业中 , 也会给自己招黑、引起同事的反感与提防;而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魏延这么做 , 只会让蜀汉政权中的其他力量势力都对其心怀畏惧 , 进而将其视作异类、必须除之而后快 。
因此 , 临终的诸葛亮 , 把自己的政治、军事衣钵分别传给了蒋琬、费祎和姜维;他预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将无所畏惧、不听调度 , 便嘱咐杨仪届时“军便自发” 。
当诸葛亮死后 , 魏延果然拒不从命 , 无视士气低落的现实 , 竟要胁迫费祎配合自己;随后见计划难以成功 , 便率自己部下返回 , 并且烧绝阁道、作势斩杀杨仪 。 当这样的消息传到成都时 , 董允、蒋琬等以处事公正、为人老成而知名的重臣 , 竟然都选择了信任杨仪 , 可见当时的魏延已经把自己折腾成了孤家寡人 。
【历史故事】魏延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为什么没有被诸葛亮重用?
文章图片
综上 , 虽然魏延绝不可能背叛蜀汉 , 但他南下急行军、试图截杀杨仪的举动 , 只能证明他情绪化极端严重 , 只会逞一时之快、丝毫不顾及大局 , 而且对于改善自身的处境百害而无一利 。 就算他干掉了杨仪、活了下来 , 结果只有一个:让蜀汉君臣对他越发提防与恐惧 , 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消除隐患和威胁 , 怎可能有“魏延若在 , 时事必不至此”的可能性?“招祸取咎 , 无不自己” , 陈寿的评价还是挺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