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每经热评|加快存量改革 避免出现“双轨”市场

每经评论员 胥帅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四家企业拿到批文、新三板精选层开市 , 这是继去年科创板开市后 , 资本市场最大改革动作的真正落地 。
创业板注册制和新三板精选层借鉴了很多科创板的经验 , 比如新股上市初期不设涨跌幅、简化IPO审查流程和时间、充分披露信息利于投资者判断价值等 。 抛开市场规则细节 , 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使得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趋于完善 , 更加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
不过 , 即便科创板和创业板不断加大改革动作 , 但存量市场才是大头 。 除开科创板、创业板外 , A股其余板块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3000家 。 这3000家上市公司背后的网状结构 , 牵涉到更多不同角色的市场主体 , 可谓错综复杂 , 盘根错节 。
【市场|每经热评|加快存量改革 避免出现“双轨”市场】这一现实情况正说明资本市场改革情境之复杂 , 筹划需审慎 , 考量要全面 , 改革措施落实要有轻重缓急 。 所以 , 资本市场改革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焦躁心态 , 而是需要在平衡不同市场主体需求的情况下渐进式推进 。 即便是过去的股权分置改革 , 也曾在2001年因改革效果不佳而暂停 , 从设计到完成历经五年 。
但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愈发扩大 , 存量市场的改革动作就愈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 否则改革动作便很难更纵深、更系统、更全面地推行 , 还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
一是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形成“双轨”市场 , 割裂的市场可能导致存量市场定价功能愈发丧失 。
主板和中小板的发行价格仍然是限价发行 , 创业板和科创板已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 假设有两家上市公司的禀赋和性质趋同 , 但在两个不同的市场发行 。 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后价格会被市场充分发现 , 产生博弈后的均衡价格 。
相对来说 , 主板和中小板新股价格均无法一步到位 , 缺乏买卖博弈机制 。 同类资产估值理应接近 , 但后者的价格由证券供给稀缺而非价值稀缺决定 , 较科创板或者创业板同类公司往往溢价更高 。
蹭热点式炒作的逻辑趋同 , 仍然是涨停板制造的证券供给稀缺 。 尽管科创板仍然是“T+1”的涨跌停板制度 , 但20%涨跌停较10%涨跌停会在边际上多出部分供给 。 所以设立一年多 , 甚少见到科创板出现类似连板的妖股爆炒现象 。
二是存量市场冗长的退市程序为恶意炒作留下了操作空间 。
较中小板和主板 , 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简化了退市程序并完善了退市标准 , 这利于市场优胜劣汰 , 吐故纳新 。 比如 , 创业板取消了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 , 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 。
相对而言 , 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的退市节奏会快于中小板和主板 , 这客观上将避免各种“保壳”类的资本运作 。 中小板企业可以通过突击式资产交易弥补利润缺失 , 然而资本运作会提供一个市场预期 , 这恰好又会为拟退市股炒作提供一个契机 。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 , 即便最近几年IPO速度在加快 , 但每年的ST股炒作仍然存在 。
从科创板的运行经验来看 , 是时候考虑把成功的改革经验推向全市场了 。 比如 , 科创板新股定价模式、注册制信披模式、退市模式等 。 这将更好满足企业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转变 , 毕竟创业板、科创板针对的上市主体仍然带有科技等稀缺禀赋 。 但事实上 , 更多细分领域的传统或非传统企业 , 也非常需要一个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提供稀缺的资本要素 。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