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盛斌:疫情改变国际贸易格局,人工智能成关键技术( 二 )


另外 , 在国外有一些比较极端的判断和观点 , 认为全球化的时代结束了 。 但我认为 , 不该这么悲观:全球化的基本动力和条件还存在 , 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流动性、依存性和一体化过程 , 但这个进程可能变慢 , 进入到“慢全球化”时代 。 全球化在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 , 但对它的认识要更加全面 , 而目前我们所经历的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这两件事情 , 都会对全球化的进程及其政策有一定的修正 。
复杂GVC生产受冲击更为严重
第一财经:您在论文中提到 , 短期内复杂全球价值链(GVC)的生产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比简单GVC更为严重 。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盛斌:GVC贸易分为简单GVC和复杂GVC 。 从生产角度讲 , 简单GVC是在中间品输入进口国后 , 被当地用于生产的中间投入品 , 在贸易上体现为一次性跨境出口或进口 。 举例而言 , 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钢铁、化工品)这些都属于简单GVC 。
复杂GVC指的是 , 一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中间品用来生产新的中间品 , 然后又返回了出口国 , 或者又出口到第三国 , 在贸易上体现为两次及以上跨境出口或进口 。 复杂GVC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手机等电子产品 , 以及汽车、飞机等制造业 。
新冠肺炎疫情为什么对复杂GVC影响大呢?就是因为它是多国生产 , 要多次跨境 。 在此种情况下 , 由于疫情所造成的延误和障碍更容易造成供应链中断或破裂 , 而且所产生的成本增加的效应会被放大 。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 , 这些属于复杂GVC的行业 , 从跨国公司的预期利润、对外投资流动以及贸易数据上来看 , 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其实也是最大的 。
因此 , 复杂GVC在价值链重构方面的国内替代性发展 , 有可能就被作为一个重点了 。
第一财经:在多次跨境的GVC这方面 , 中国在全球占的比重是多少?
盛斌:2017年的简单GVC和复杂GVC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是7.3%和5.5% 。 中国相应的比例是4.9%和3.3% 。
中国近十年来在价值链的上移 , 有上升趋势 , 但总体来讲幅度不是很大 。 这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 。 微笑曲线两端的攀升速度 , 还是受国内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 另外 , 中国作为大国 , 产业范畴也广阔 , 不会将资源与人力都集中在高端产业上 。 相反 , 小的国家的全球价值链位置会上升较快 , 因为它必须将资源集中于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或服务 , 从而形成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专业化优势 。
第一财经:疫情中 , 各方应当如何尽可能抵消生产中的“牛鞭效应”?
盛斌:“牛鞭效应”是一个管理学概念 , 即处于价值链上游的供应商往往维持比其下游厂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 因此疫情所导致的下游需求萎缩 , 将通过乘数效应放大到上游供给 , 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混乱与波动 。 因而这种国际贸易的影响 , 会产生连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 , 国际贸易的增长量都要大于全球产出量 。 但经济形势恶化时 , 全球贸易的萎缩量也会超过产出下降的量 。
这种影响从现实当中不会消除 , 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缓 。 主要方式是上下游厂商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共享 , 也包括要增强对产出的预测 , 即你到底需要生产多少?由下游生产多少来预测决定提供多少上游产品 , 预测越准确 , 这种“牛鞭效应”带来的波动性就越低 。
但是完全做到零库存不容易 。 虽然很多跨国公司崇尚“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或“精益化”生产(lean-in supply)理念 , 但想真正做到零库存 , 消除系统中这种冗余的目标并不容易 。
疫情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 人工智能成为关键技术
第一财经:新工业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 , 已经推动国际生产体系走向一个拐点 , 比如跨境投资停滞不前、贸易增长乏力、全球价值链增长放缓 ,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似乎加剧了这一转变 。 您认为未来影响国际生产的新工业革命关键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