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虫”钻进互联网( 三 )


“木虫”钻进互联网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阿木爷爷 。 新京报采访人员王双兴摄

那一代人很少冒出“改行”的念头 , 和手中的榫卯一样 , 精确、严密 , 扣在一起就是一辈子 。

 

1989年 , 儿子阿成出生 , 和市场经济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 有着和父辈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 。

 

阿成2013年入行互联网领域 , 每天端着相机出去选景、拍摄 , 总结出的经验是:视频要短 , 太长了没人有耐心看完;剧情要搞笑 , 这样才能吸引人;最好能切中某些心理 , 比如好奇、同情、向往……

 

“这个领域变得太快了 。 ”阿成说 , 他必须跟在流量后面 , 快马加鞭地跑 。 这些年里 , 昙花一现的故事见过不少 , “爆款”“过气网红”也遍地都是 , 为了不被淹没 , 他做过动图 , 做过影视作品混剪 , 做过搞笑片段 , 也做过美食短视频……人在赶路、在拍摄 , 脑袋里在构思、在焦虑 , 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 。

 

“比如我拍过美食特效的视频 , 看得人也挺多 , 直到现在还有人发消息给我让我继续拍 。 但当时我就一直在焦虑 。 ”阿成说 , “不管看的人再多 , 它还是属于泛娱乐化的内容 , 就像流行文化一样 , 今天追这个星 , 明天就追那个了;今年流行这种风格的衣服 , 明年就流行那种了 。 ”

 

“快”替代“慢”

 

过去 , 阿成从没想过拍摄父辈的手艺 , 木匠活不符合互联网的“快” 。 而且他对那些木匠活太熟悉了 , “从小到大看着他做 , 觉得没什么新奇的” 。

 

在阿成童年的记忆里 , 客人会找上门来 , 请父亲定制家具;还有时父亲被请到远处干活 , 忙到春节也不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