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山能兖矿合并,第二大煤企除了大还会有啥( 二 )


除了去产能的政策形势 , 山东省的煤炭开发还面临资源条件不佳、具有较高安全隐患的风险 。 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张敏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山东省的主力煤矿大多面临冲击地压的风险 , 地质条件不佳 , 全省煤炭产量和产能都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压缩 。 山东能源集团未来只能多寻求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 。
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 , 突然产生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 公开资料显示 , 山东省冲击地压矿井有41处 , 占全国的近30% , 其中采深超过千米的20处 , 占全国86.9% , 是全国冲击地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 。 山东省冲击地压矿井产量8000万吨 , 占到全省煤炭产量的63% 。
对于新的山东能源集团来说 , 煤炭产量趋于下滑的同时 , 还要担负较为沉重的人员负担 。 国企的裁员减员问题一向是棘手的难题 。 兖矿集团所在的兖矿是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煤炭基地 , 冗员现象明显 。 2016年 , 兖矿曾启动裁员的计划 。 当时其员工数量为10.5万人 , 其中9万人集中在山东本部 , 计划三年内裁员20% 。 山东能源集团成立时间虽不足十年 , 但业务范畴庞杂 , 现有员工总共15.9万人 , 是山东省从业人员最多的国有企业 。
不过 , 平稳过渡才是当前两大集团合并过程中的最大目标 。 李希勇在新的山东能源集团首次干部大会上表示 , 联合重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政策性强 , 要确保安全工作、职工队伍、生产经营三项指标的稳定 。
从政策背景看 , 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的合并符合煤炭产业的政策方向 。 2018年初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 , 力争到2020年底 , 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
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国家能源集团 , 即是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于2017年11月合并组成 。 近期煤炭企业重组兼并的情况还在继续 , 山西、贵州等地的煤炭企业均在酝酿重组 。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6月18日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 , 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煤炭、电力行业的兼并重组 。
业内人士担心 , 煤炭企业重组兼并之后会抬高煤价 , 加剧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的矛盾 。 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原主任薛静在近日中国电力市场年会上提及煤炭企业的重组潮时表示 , 煤炭企业的寡头垄断 , 会造成煤炭价格的垄断 。 在一个省里 , 煤电交易市场就会呈现一(煤炭集团)对多(发电厂)格局 。
目前 , 制造业面临着很大困难 , 用电市场的地区、时段结构受电价影响较大 , 电力市场的变化将传导到发电企业 。 于是 , 煤价、电价波动性在交易传导上可能会出现不和谐 , 甚至是相互伤害 。 因此 , 市场信息的透明、公开、中性尤为重要 。
林伯强则认为 , 虽然煤企兼并重组的案例在增加 , 但中国的煤炭生产仍然比较分散 , 煤炭价格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 , 煤企的重组不会直接影响煤价 。 此外 ,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联合重组也在增多 , 煤电市场的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老煤企能否做成新兴产业
新的山东能源集团作为拉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羊 , 必须要走出煤炭舒适圈 , 加大发展新兴产业的力度 。
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偏重、基础工业比重偏高 , 煤炭消费总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 。 2018年 , 该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4.5%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
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此前都已布局诸多非煤产业 , 但两大集团盈利的主要来源目前仍然是煤炭主业 。
从2003年开始 , 山东煤炭行业就着手布局非煤业务 , 兖矿亦然 。 目前 , 兖矿集团拥有的非煤业务包括化工、装备制造、金融投资、铝电、房地产等 。 山东能源集团成立于2011年3月 , 2015年8月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后 , 广泛涉猎多个行业 , 现已形成煤炭、电力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医养健康四大主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