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固收团队是如何践行“风险收益比”理念( 二 )
在东方红内部 , 有非常强大的信用团队 , 饶刚是国内最早建立信用团队的基金经理 。 对于任何没有看清楚的品种 , 即便评价再高 , 收益率再诱人 , 他也坚决不会去买 。 宁愿错过 , 也不要去买一家没有研究清楚的公司 。
东方红固定收益投资团队建立了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 将债券进行1-10档不同的分类 , 跟踪判断行业周期动态、企业整体杠杆水平、现金流、债券期限匹配等 , 对信用特征进行研究 , 在获取稳定票息收益的同时 , 寻求信用定价变化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 研究人员通过频繁的调研、路演、交流 , 把握发债主体信用资质变化 , 积极把握投资机遇 。
不以管理规模为目标
表面上看 , 资产管理机构是通过赚取客户的管理费为收入来源 , 那么理论上资产管理机构应该有巨大的冲动把管理规模做大 。 然而 , 东方红的发展一直不以规模为目标 , 无论是权益投资团队还是固定收益团队皆如此 。 作为固定收益团队的负责人 , 饶刚曾经在此前访谈中告诉我们 , 管理规模是一个结果 , 并不是目标 , 如果把规模作为一个目标 , 会导致投资的环节变形 , 逼迫团队去赚一些快钱 。 这些快钱可能短期看未必有什么坏处 , 但是长期会影响一个团队的价值观 。
我们看到 , 饶刚带领的东方红固收团队在2016年的下半年有一些改变 。 早在2016年上半年 , 整个东方红固收团队就已经管理了800亿的规模 , 基本上都是来自大银行的专户产品 。 到了2016年下半年 , 饶刚开始思考布局固收+业务 , 不断完善产品线 , 在前期布局几年中 , 东方红固收团队一直对规模保持“克制” , 没有盲目扩大管理的规模 , 等到2020年整体投研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后 , 才开始扩大规模 。
可能对于绝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来说 , 扩大管理规模是难以抵御的诱惑 。 在东方红资产管理 , 他们追求的是规模“滚雪球”——长期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 , 形成很强的客户信任度 , 保持管理规模的稳步向上 。
这也是用一种实际行动在践行价值投资 , 懂得延迟满足 , 不追求短期的利益 。 任何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相比 , 都可以说微不足道 。
文化统一、高效协同的团队
团队文化是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另一个特点 , 整个公司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团队文化和价值观 , 形成了可传承的投资理念 。 团队负责人会把绝大多数时间用来搭建和培养团队上 , 东方红固收团队已经配齐了从公募基金、私募产品、信用评级、宏观研究和可转债研究的诸多资深专家 , 现有核心投资经理20人 , 平均从业经验10年 , 包括曾多次荣获中国基金业金牛奖的胡伟、在银行资管领域深耕多年的侯振新、拥有多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纪文静、在信用风险评估领域颇有建树的陈觉平、专注宏观策略和可转债研究的孔令超、对债市有深入理解且投资管理经验丰富的蒋蛟龙等等等 。 经过观察 , 我们发现东方红资管的固收团队有几个特点:
第一 , 统一的文化和投资理念 。 长期收益导向 , 客户利益为先的观念根植于每一个团队成员心中 。 大家都追求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 , 净值的稳步增长才能为客户带来收益 。
第二 , 合理的考核机制 。 长期目标必须要有合理的考核机制匹配 , 如果两者不匹配会导致行为和目标的互相冲突 。 东方红对固收基金经理一个相对较长的考核周期 , 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 , 更多参考夏普比例 。 相对收益的排名考核占比很低 , 因为相对收益排名这种考核容易导致基金经理的博弈心态 。
第三 , 价值观统一 , 能力多元化的人才结构 。 团队不断引进行业中优秀的人才加盟 , 既有来自专业评估机构的核心人才 , 有来自金融机构的资深投资交易人员 , 还有来自研究机构的宏观经济研究人才 , 每个人在各自的负责范围尽力做到最好 , 每个基金经理管理自己的基金 , 但是每个基金经理背后有团队、有很多研究员支持 , 多元经验的融合 , 互补互助 , 发挥协同效应 。
- 央视网|铷原子钟研制团队:让北斗卫星的“心脏”300万年差一秒
- 爱云资讯 长飞与中山大学联合团队刷新轨道角动量光纤单跨无中继传输记录!
- 铷原子钟研制团队:让北斗卫星的“心脏”300万年差一秒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视频摘要」清华大学杨海瑞教授团队:脱硫湿烟气喷淋冷凝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 苹果|盘古团队发现苹果不可修复漏洞:iOS 14能完美越狱
- 郭靖宇|郭靖宇团队的早期作品,经典影片改编谍战剧,一部反特片典范之作
-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李功燕团队:从“0”到“1”,“中国智慧”极速突破
- 海峡生活汇|拜登团队宣布:全员禁止使用TikTok,拜登紧随其后?继特朗普之后
- 新华网|中国最北旅游目的地漠河恢复跨省团队游
- 中国最北旅游目的地漠河恢复跨省团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