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誉远|陕西首富浮沉史:巨债悬额差点自杀,还清48亿东山再起( 二 )


巅峰之际 , 东盛旗下医药企业多达40多家 , 建立起了一条覆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的完整产业链 。 一时间 , 东盛风光无限 。 郭家学更被称为资本狂人 , 屡次登顶陕西首富 。 然而 , 这条产业链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作用 , 资本市场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2004年 , 因经济过热 , 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 , 银行信贷收紧、贷款利率提高等 , 条条命中郭家学的命脉 。 资本的泡沫被戳破 , 东盛集团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 再加上银行抽贷 , 东盛陷入了绝境 。 为解燃眉之急 , 郭家学甚至借了高利贷 。 然而 , 面对巨额负债 , 却是杯水车薪 。
随着证监会一纸谴责文书 , 东盛集团的债务危机彻底引爆 。 供应商、渠道商 , 高利贷的人更是占了办公楼 , 拉横幅 , 堵门 。 2006年10月 , 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 , 郭家学准备自杀 , 被前来汇报工作的弟弟和分公司老总救下 。 一番劝说后 , 郭家学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 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嚎啕大哭 。
此后 , 东盛开始了艰难的还债之旅 。 彼时有人劝他直接申请企业破产 , 郭家学却拒绝了 。 随着东盛科技披星戴月 , 郭家学不得不连年甩卖 。
止咳类西药OTC业务(包括核心业务白加黑)12.64亿卖给了拜耳 , 丽珠股份1.7亿卖了、市值100多亿的云南白药7.5亿卖了 , 此后又陆续出售了东盛友邦、东盛科技制药一厂等资产 , 就连公司大楼都打包出售了 。 卖得太过匆忙 , 连个保底价都没卖出来 。
期间 , 郭家学连续13个月没发过工资 , 员工却团结一心 。 公司一位副总甚至将自家房子抵押帮公司还债 。
2012年 , 东盛终于熬过八年的艰苦抗战 , 将48亿负债悉数还清 , 其中包括自主债权32亿 , 代国有企业偿还贷款8亿 , 高利贷利息8亿 。
彼时 , 东盛把能卖的都卖了 , 上市公司也滑向空壳窘境 , 手中也仅剩下2003年收购的山西广誉远 。 彼时的郭家学头发已然花白 。 财富幻灭 , 他却觉得人生豁然开朗 。 不过 , 大抵郭家学也没想到 , 连年亏损的广誉远会成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支柱 。
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 , 始于明嘉靖二十年的广誉远 , 距今已有470余年历史 。 2003年 , 广誉远负债达1.63亿元 , 市政府选择对其进行重组 。 冒着SARS余波 , 郭家学数次奔赴山西 , 以0元+承接债务等条件将广誉远收入囊中 。
还清债务后 , 郭家学重整旗鼓 , 一头扎进中医药领域 , 旨在复兴传统中医药文化 。 2013年 , 摘帽后的东盛科技更名广誉远 , 启动战略转型 。 郭家学带着三个极致理论——极致产品、极致品牌传播、极致用户体验 , 高调回归 。
这一次 , 郭家学不再追求什么世界500强 , 不再谈资本 。 并购 , 而是追求百年、千年能够流传给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 为了将广誉远这个400余年的国药做好 , 郭家学汲取了以往资本市场扩张失败的教训 , 引进了加盟商 。
五年时间 , 广誉远市值增长了5倍 。 随着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药品快速占据市场 , 广誉远的销售额从一个多亿增长至8个亿 。 郭家学的目标更是深远 , 提出在国内开千家国药堂和百家国医馆的计划 。
如今 , 广誉远不仅在国内开了几百家 , 更是延伸至欧洲、美洲、欧洲等国家 。
2021年1月 , 广誉远发布公告 , 透露牵手山西国资的讯息 。 2021年7月 , 广誉远再次发布控股股东被动减持等讯息 。 种种消息都表明 , 广誉远即将易主 。 这位凭广誉远重回富豪榜的老将不知如今是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