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发布高温预警 , 部分地区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 , 在室外走上不一会儿就感觉“热化了” , 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时候 , 人们如何居家避暑?
古时候的温度并不比现在低 , 据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 , 温度一度达到了44.4摄氏度 , 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 。 虽然无法和现在的制冷技术相比 , 但是古人们也用他们的智慧制作了很多纳凉工具 , 有些至今还在使用 。
文章图片
青铜冰鉴
古时候虽然没有空调 , 但是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冰箱”——冰鉴 。 冰鉴由青铜铸成 , 共有两层 , 其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四周的冰块 , 使尊缶中的酒降温 。
文章图片
清代冰桶
等到了清代 , 冰鉴发展成了“冰箱空调一体机” , 称为“冰桶”或“洋桶” , 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 。 桶内壁贴有锡箔 , 外面用铜片包裹 , 顶部的盖子还有小孔 , 冷藏食物的同时向外散发冷气 。
光一个“小冰箱”制冷远远不够 , 因此 , “空调房”诞生了 。 先秦时期 , 就有挖地下室 , 再放入冰块避暑的窟室 。 等到了汉代 , 就有了多重降温的清凉殿 , 殿内以石头为床 , 用玉晶盘装冰块 , 还有仕女在一旁扇扇子 。 “清室则中夏含霜” , 就是形容清凉殿的凉爽 。
文章图片
清凉殿示意图
唐代人们开始借助流水蒸发来降温 。 唐代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一组宫殿建筑 , 也被成为“含凉殿” , 跨河流而建 , 宫殿旁有一个大水车 , 把河水运到殿顶上 , 再沿屋檐流下 , 形成水帘 , 起到消暑降温的目的 。
到了宋代 , “凉屋”更为雅致 , 除了用风轮送凉 , 水池四周还摆放了鲜花 , 送风的同时带来香气 。
不论是含凉殿还是凉屋 , 都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 ,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 , 经济实惠的凉棚成了避暑的重要方法 。 人们用苇席做棚顶盖在竹竿或者圆柱上 , 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 , 避免阳光直射 , 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 讲究的凉棚棚顶还可以活动 , 拉动绳子即可在晚上打开顶棚 , 透光透风 。
除了在建筑上有纳凉巧思 , 现代很多纳凉的家居用品古时候就有了 , 比如凉席、竹帘、扇子 , 至今都在使用 。 当让也有一些用品退出了纳凉舞台 , 比如瓷枕 。 瓷枕始烧于隋代 , 流行于唐代以后 。 瓷枕形制有很多种 , 如六角形、八方形、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等 , 上绘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等纹饰 。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在没有空调的古时候,古人如何居家避暑?】黄釉瓷枕(宋) , 宝应博物馆藏
又高又硬的瓷枕睡着不难受吗?舒适感先不说 , 但是炎炎夏日瓷器表面贴着肌肤轻快凉爽的降温功能不可否认 。 后来随着枕头材质的日渐丰富 , 瓷枕也逐步被取代 。
文章图片
除了瓷枕 , 如今见不到的还有“竹夫人” 。 竹夫人是用光滑竹篾编织的抱枕 , 一般为圆柱形 , 中间镂空 。 夏日抱着睡觉 , 中间通风 , 清凉吸汗 。
虽然现在的我们有了空调 , 还是提醒大家 , 尽量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 , 多补充水分 , 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 如果不具备条件 , 可以前往有空调的公共场所避暑 。
- 【历史故事】杨过和小龙女为何要退出江湖,任由13年之后蒙古人踏平襄阳城?
- 【爱历史】满清的一品大员都有哪些职位?
- 【爱历史】刘备当初为何不派赵云出战马超?
- 【爱历史】秦琼为什么没有被罗士信击杀?
- 【历史故事】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究竟有多惨烈?雍正听说数次流泪不止
- 【爱历史】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游戏世界】eStar发文:别网曝风劫,失去自信就完了,自己有分寸,易峥回应
- 【就爱时尚】黑白搭配永远都对!黑色搭配白色这款经典的组合搭配,满满的力量
- 猪宝宝起名_个性宝宝取名()
- 小女孩起名字_今日男孩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