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


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
文章图片

浩渺太空 , 卫星默默“凝视”着大地 。 中国西南山乡的沧桑巨变 , 都被尽收眼底 。
千百年来 , 深山沟壑阻断了贵州与外界的联通 , 也让这里成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贵州实现了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到“减贫人数最多”的历史跨越 。
赏景鉴图更知不易 。 交通图、城镇图、产业图u2026u2026昔日场景再次呈现 , 变迁印记得以追溯 , 一个个扭转命运的故事也由此牵出 。
崇山峻岭间改 写“交通图”
趁着雨后放晴 , 25岁的苗族青年韦金水迅速组织乡亲们复工 。
在兰海高速重遵扩容项目T12标段 , 有一群特殊的“工人” 。 37人全部来自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从江县加勉乡 , 大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其中还有17对夫妻 。
加勉乡污弄村 , 韦金水的老家 , 时隐时现于云涛雾海中 。 打开卫星地图 , 月亮山一道道绵延的山脉 , 将这个苗寨紧紧“囚锁” 。

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
文章图片

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新修的通村公路和桥梁(3月31日摄 , 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文斌 摄
山里人对路十分渴望 。 几十年前 , 村民们自发修路 , 那时缺少炸材 , 大家就用火烧石头 , 然后用水淋一下 , 高温的石头就会裂开 。
因为交通不便、生活贫困 , 韦金水读完初中就到广东学装修、贴瓷砖 , 但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为生 。
脱贫攻坚决战 ,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整体帮扶从江县 。 2017年 , 加勉乡通往外界的公路启动改扩建工程 , 项目需要就近招工 , 返乡的韦金水积极报名 。
【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开始是去项目部贴瓷砖、修门柱 。 ”韦金水笑着说 , 干了15天就挣了6000元 。
“不如你来拉个队伍 , 带着老乡们一起干 。 ”项目部鼓励他 。 可一开始 , 韦金水只找到六七个人 。 “很多人不会 , 我就手把手教他们砌砖、放线、抹水泥浆 。 ”
在这过程中 , 韦金水自己也学到了不少公路施工技术 , 包括操作挖掘机和装载机 。
在政府鼓励下 , 韦金水牵头成立村级工程建设专业合作社 , 成了一名劳务队长 , 跟着他修路、学技术的农民越来越多 , 平均月工资4000多元 。

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
文章图片

韦金水(中)和他带领的劳务队员在兰海高速重遵扩容项目T12标段工地施工(6月4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陶亮 摄
“带村民找到出路 , 我也找到了梦想之路 。 ”韦金水说 , 自己去年报考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 还在继续学习提高 , 他想带着这个班组修路修到全省各地、全国各地 。
从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梁国本说 , 从江的每座山、每丘田 , 都很漂亮 , 交通改善了 , 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

三幅“图鉴”说变迁--贵州“穿越时空”的脱贫印记
文章图片

拼版照片的上图为2020年3月31日 , 下地劳作归来的村民走在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真由村新修的通村公路上(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文斌 摄);下图为2016年12月3日拍摄的从江县加勉乡真由村的通村道路(贵州桥梁集团供图) 。 新华社发
从最边缘到最前沿 , 路是一部历史 , 书写着曲折与辉煌 。 贵州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是从江 , 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也在从江 。 过去从江到省城贵阳要2天时间 , 现在乘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走高速也只需4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