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气象站|尚未到来的远程工作
在2015年文章的《》中 , MartinFlower有这样的叙述:在同地协作的团队和远程团队之间 , 并不存在简单的二分法 。 但在五年后的今天看来 , 因为瘟疫的大流行 , 以及作为行业领先者Google和Facebook对于远程工作所采取的行动 , 事态也许会往单一的方向发展下去 。
恐怕会在并不遥远的未来 , 我们不得不迎接工作方式的转变 , 以及它所必然会带来的 , 我们却远没有准备好的深远影响 。
不同以往的沟通窘境即便是ThoughtWorks这样对于远程工作方式有着充沛经验储备的组织 , 在面临突如其来的隔离时 , 也并没有表现出顺滑的过渡 。 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 从共处一个地点 , 拥有相同工作时间覆盖 , 可以表现出亲密无间的团队环境 , 切换到每人被迫处在孤立环境 , 受限于场景氛围甚至网络带宽的问题 , 面临从工作环境的搭建 , 网络设置 , 到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 这里有一系列的问题 。 直到最终寻找回对自己和团队而言都合理的节奏 , 步履蹒跚 。
文章图片
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 , 但每个人对全部远程带来的大量沟通都会有真切的体会 。 这对软件构建本身影响巨大 。 在我看来 , 沟通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 , 以致于我们过去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实践和方法 , 尽可能去改善沟通的效率 。 但在表面上 , 我们一直在拒绝承认这样的事实 。 毕竟我们是技术人 , 有什么不是可以用技术去完美解决的呢?
而现在 , 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因为增加沟通所带来的每天疲惫不堪的状态 。 如果说尝试用更短的迭代和高效的沟通 , 去抵抗频发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 那么现在疾病的大流行 , 则开始重塑我们对于沟通方式和效率的思考 。
首先我们要对短时间内因为不得不适应新状态而显露的低效 , 持有理解和认可 。 以及抛弃对于只能在同一场所才能享有的同步响应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 并警惕由此引发的微管理的倾向 , 这会对有效沟通和建立信任感有毁灭的打击 。
我们仍然需要固定时间的站会 , 需要在集中的地点 , 以透明的方式可视化团队整体的工作进展 。 每个人能够尽可能没有阻碍地访问到TA理应可以访问的远程系统 。 基于决策文档来帮助团队建立统一的意见 , 而不是受困于 。 我们甚至仍然可以保持乐观而务实的结对体验 , 在相约的共同工作时间 , 依据带宽使用合理的工具 。 以及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视频会议的时候开着摄像头 。
文章图片
回到沟通本身 , 除了信息的有效高效传达以外 , 它所承担的职责恐怕就是对于信任感的守护 。 物理上的距离显然让信任这件事变得困难异常 , 而信任感的捡回并不比建立起来更容易 。
等待推向极致的工程实践我能想象 , 在远程工作逐渐成为日常的时候 , 重新释放全部的开发效率(如果过去有过)将会是具备足够诱惑力的事情 。 这也可以被认为是 , 在新工作条件下 , 我们在牺牲掉一些曾经无比信赖的像面对面沟通这样的东西之后 , 仍然对保持交付质量的期待 。
试想在远程优先的工作方式下 , 如果每个人都处于单点工作状态 , 在沟通成本巨大 , 而团队个体能力暂时并不齐整的时候 , 我们对那些可以显著度量交付质量的工程实践 , 也许会有不同以往的依赖 , 甚至期待将它们再度推向极致 。
文章图片
对于持续集成和部署流水线 , 在其中作为安全伞的自动化测试和覆盖率 , 我们恐怕要期待更严苛的执行和验收标准 。 团队可能需要建立更严格的工作流程 , 来约束因为个人的疏忽对于整体输出的影响 , 逐渐建立起团队特有的纪律性 , 来消弭无谓的失误引起的额外的修复成本 。
- 产业气象站|5G基站太耗电!三大运营商正式官宣:将智能化关闭5G基站节约电费
- 产业气象站|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华为联手哈工大究竟想干啥?依任总性格
- 产业气象站|G是否影响健康?,张朝阳用手机保持30厘米
- 爱集微APP|“芯”势力助推游戏产业发展,芯片成为ChinaJoy的关键词之一
- 产业气象站|电力机器人“小白”上岗巡检
- 产业气象站|苏宁智能宣布五项Biu+共享政策,从生态赋能到生态共享
- 产业气象站|点赞“中国芯里的南大智慧”!华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访问南京大学
- 产业气象站|花多少钱收购,微软正在谈判收购TikTok美国业务
- 产业气象站|包括王兴,马云创办支付宝的本质不是为了支付,很多人没理解
- 上观新闻|半导体产业如何发展?嘉定举办的这个论坛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