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的特点有哪些

南京因為是國民政府的首都,所以建築以各種官署建築與公共建築為代表。簡言之,由於民國時期是中國東西文化交匯的轉折期,所以當時的建築師大多還在由傳統向現代過渡;再加上國民黨主導的國民政府高舉民族主義的大旗,有意通過建築來形塑自身的法統與民族的復興,所以1929年公佈的《首都計畫》明確表明了建築要以“中國固有之形式”進行建設,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也就是為何南京的民國建築基本都是中國宮殿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典型的就是中山陵、國民黨中央黨史資料陳列館(現二檔館)、勵志社等。不過這些復古式大屋頂建築雖然好看,但是建設花費巨大,對於國民政府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且從1930年代開始,受到實用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影響,建築的設計開始轉向新民族形式,即以實用為主,細節輔以中國傳統紋飾,代表作就有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國民大會堂、國立美術館等,這種風格也延續到1949年之後對北京的建設。至於說旅遊價值,這些建築都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而且結構精美。部份民國老建築如果能夠回歸人民,改造成展覽館或是紀念館想必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