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

唐高宗李治手捧着一篇文章 , 眼神中泛着光彩 , 嘴里连声喝彩:“这篇《滕文阁序》写得太精彩了 , 这样的才子 , 现在何处?!”
大臣们沉吟片刻 , 才回答道:“这是王勃所作 , 曾担任沛王府修撰 , 只不过 , 他现在已经不在了……”
唐高宗愕然 。 “王勃?”他轻声念道 , 名字很熟悉 。 而后他想起来 , 自己曾将他逐出长安……
【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
文章图片
当王勃被唐高宗逐出长安的时候 , 他一定会想起自己因为一篇《乾元殿颂》而被皇帝赏识 , 却又因为一篇《檄英王鸡文》而被皇帝憎恶的曲折经历 。 真是成也为文 , 败也为文 。 不知他当时会是如何的感想?
王勃 , 少年天才 , 6岁便能作诗 , 10岁饱览六经 , 16岁通过科举 , 获得朝散郎的官职 。 这履历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也没有几个 。
王勃还数次为皇帝写颂词 , 其中一篇《乾元殿颂》文采典丽 , 尽显大唐气象 。 唐高宗李治读完后 , 知道这是还未成年的王勃所作 , 惊叹道:“少年奇才 , 真是我大唐奇才啊!”
【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
文章图片
唐高宗对王勃印象非常深刻 , 因此将他安排在钟爱的儿子沛王身边 , 担任文书工作 。 这是对他非常器重的表现 。
此时的王勃意气风发 , 写的诗也是非常旷达 , 即使是离别 , 也心胸豪迈 。
【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这是王勃送别好友前往四川任职时赠送的一首诗 。 诗中没有一丝一毫送别的悲伤情绪 , 一句“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乐观豁达 , 却又寄予着深厚情谊 。
【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
文章图片
王勃这时的心胸是广博的 , 觉得人生快意 , 青春在我 , 未来拥有无限希望 , 又何必悲悲切切的?
终究是年少啊 。 王勃此时未品尝到人生的艰难苦涩 。 少年得志 , 免不了恃才傲物 , 高傲自大 。 而这 , 却让他连遭厄难 。
唐代时 , 王公贵族之间流行斗鸡 , 沛王也乐于此道 。 一次 , 沛王与弟弟英王斗鸡取乐 , 王勃为了凑趣 , 就为沛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的骈文 。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 , 被人争相传抄 。 最终唐高宗也看到这篇文章 , 读完后却勃然大怒 。
王勃少年顺遂 , 所以思想上还是单纯了些 。 在《檄英王鸡文》里面 , 他用了政治意味极强的“檄”字 , 而且文中充斥着“血战功成 , 快睹鹰鹯之逐”、“雌伏而败类者必杀”之类的暴力血腥之类的用词 。
【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唐王朝自建立起 , 就少不了兄弟父子相残的残酷斗争 。 王勃但凡有一些政治意识与谨慎态度 , 不仗着才华随便作文 , 也不至于写这样一篇文章 。
唐高宗认为此文有挑拨离间皇子关系之嫌 , 于是将王勃立即解职 , 赶出了长安 。
这一年 , 王勃只有20岁 。
高山与山谷 , 瞬间转换 , 王勃初次品尝了人生的苦难 。
这一时期 , 他的朋友薛华要前往异地赴任 , 他为之送别 。 此时的写的诗 , 却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乐观豪迈 。
送送多穷路 , 遑遑独问津 。
悲凉千里道 , 凄断百年身 。
心事同漂泊 , 生涯共苦辛 。
无论去与住 , 俱是梦中人 。
在这首诗中 , 他担忧友人的前途 , 也感慨自己的挫折艰难的人生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等知道之后 , 却已经有了诸多的叹息 。
【爱历史】成也为文,败也为文,唐代天才少年王勃是如何断送自己前途的?
文章图片
王勃在四川游历了一阵子之后 , 就接受好友凌季友的邀请 , 前往虢州担任参军一职 。 然后在这里 , 他却犯了一桩命案 。
王勃藏匿了一个名叫曹达的犯罪官奴 , 然后却又偷偷杀死他 , 结果事情败露 , 王勃被抓了起来 。 幸亏遇大赦 , 王勃才没有被处死 。
这件事情非常奇怪 , 王勃有何动机要藏匿官奴?又为何偷偷杀死他?仔细考究起来 , 处处是疑点 。 《新唐书》记载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时 , 恃才傲物 , 周边的同僚都嫉恨他 。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 , 王勃得罪同僚 , 其中有人不忿 , 就设了一个局进行构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