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美了村庄 富了老乡

一个背靠庐山 , 一个挨着长江 , 江西九江市濂溪区的积余村和杨家场村 , 位置不同 , 却有着相同的发展忧虑——山村如何重新“美丽”起来?
以点带面 , 村庄颜值靓起来
积余村旅游资源丰富 。 然而 , 人多田少 , 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 , 村子一直处于贫困状态 。 “现在站的广场 , 过去是个垃圾山 , 这里是个猪圈 , 村里这条天然的溪流 , 过去是臭水沟……”威家镇党委副书记洪宇展示的老照片诉说着过去 。
杨家场村紧挨长江 , 因水而兴 , 最大的问题也是水 。 村里14口方塘 , 过去村民洗衣洗菜洗拖把 , 垃圾直接扔到塘里 , 塘水成了臭水 。 “到处是乱建的棚子和厕所 , 鸡鸭狗散养在外面 。 ”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初说 。
为了谋求改变 , 2018年开始 , 两个村都经历了一场环境整治 。 “最难的就是拆违建!”积余村党支部书记傅典美回忆 , 私搭乱建的猪圈鸡窝、杈杈房 , 家家户户几乎都有 。 “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 , 对于拆掉自己家的违建 , 不少人反对 。 ”威家镇党委书记戴勇说 。
眼见为实 。 30多名村民代表组团去了婺源、宜春等地 , “看着人家家园建得那么好 , 乡村旅游民宿搞得那么富 , 嘴上不说 , 大家心里都痒了!”66岁的傅金龙坦言 。
回来后 , 拆旧的第一铲落在傅金龙家的杈杈房上 , 30多平方米的房子拆除完毕 , 家里人看着心疼 , 傅金龙却说:“不破不立 , 以后就好了!”老党员、村民代表带头拆 , 拆完再去村民家做工作 , “之前怎么说也不愿意的村民 , 都松了口 。 ”
破旧杈杈房拆掉70多栋 , 各类违建拆了3000多平方米 , 为改善积余村村容腾出了空间:烂泥路不见了 , 笔直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垃圾山没有了 , 一个仿古的映月亭扮靓村子;旱厕全部入户 , 三格式的化粪池和覆膜污水处理设施齐备……
村民的生活更方便了 。 在杨家场村 , 旱厕入户、自来水入户 , 地下管网改造 , 所有的污水通过2公里长的集污管道 , 进入村后的微生物污水处理池 , 14口塘清淤换水 , 一个新村让人赏心悦目 , 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
“以点带面 , 通过示范村建设的带动 , 让更多的村子有积极性 。 ”濂溪区农业农村局兴农办主任胡宗辉说 , 去年已完成清理垃圾5629吨 , 改水完成100% , 改厕完成100% , 建设了5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 。
因地制宜 , 村民精气神足起来
积余村里 , 那条自上而下的小溪重现清澈 。 小溪两旁花、树、田相间 , 充满田园乐趣 。 周边房屋墙上 , 是醒目的村规村约 , “村里人精气神足了 , 致富的心气高了 。 ”傅金龙说 。
结合项目资金 , 村民们自发将老旧房屋改造成新式民宿;建好的新式滤油池 , 是为了村民做农家乐时 , 不会堵塞管道和破坏环境;围绕河道溪流 , 种下更多的花田;部分被保留的老屋 , 承载着积余村的历史……
“离庐山北门10公里 , 文化底蕴深厚 , 不搞好特色游 , 对不起这些优势!”戴勇心中有个大规划 , 用2000万元的投资 , 撬动至少1个亿的社会资本 。 “乡村旅游、农耕研学、亲子游乐 , 已经有十余家公司过来洽谈合作 。 ”
杨家场村正全力推动特色种植 。 “特色瓜蒌子 , 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 。 ”李学初说 , 村子背靠长江岸堤 , 又在城市近郊 , 准备在亲水体验、城市农场等方面下功夫 , 推动杨家场村转型发展 。
【人民日报|美了村庄 富了老乡】 行走濂溪 , 看到这里的乡村越来越美 , 一幅乡村振兴蓝图徐徐铺展 。 “发挥沿江、临湖、环山的区位优势 , 一个个秀美的田园综合体正茁壮成长 。 ”濂溪区区长容长贵说 , 因地制宜 , 依山便靠山 , 近水便亲水 。 去年濂溪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 , 今年将再建一批省市新农村建设点 , 实现新农村“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