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秦国四大名相:运筹帷幄,力助秦国一统天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历史阶段 。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 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 比如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 , 就在该时期陆续吞并了周边的弱小诸侯国 。 至于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 , 则是被魏赵韩三家瓜分了 。 公元前453年 , 韩、赵、魏消灭智氏 , 三家分晋 , 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公元前221年 , 秦国灭齐国 , 一统六国 , 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
在战国七雄中 ,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 , 成为最后的赢家 , 离不开众多武将的南征北战 。 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中 , 就有两位来自于秦国 , 分别是白起和王翦 。 其中 , 白起指挥了长平之战等重创山东六国的战役 , 而王翦则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当然 , 除了这些武将之外 ,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 , 也离不开众多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之外的文臣谋士 。 其中 , 就以下四人来说 , 可以称之为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四大名相 , 他们都为秦朝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作用 。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 姬姓 , 公孙氏 , 名鞅 , 卫国人 。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 , 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 。 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 因为在魏国没有受到重用 , 商鞅最终选择来到了秦国 , 从而辅佐秦孝公 , 在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 。 在战国时期 , 为了适应兼并战争的特点 , 战国七雄无不进行了变法图强 。 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 , 楚国的吴起变法 , 赵国的胡服骑射等 。 而就秦国来说 , 也因为商鞅变法而走向强盛 。
就商鞅变法来说 , 军功爵位等内容 , 为秦国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 。 除了治国的才能 , 商鞅还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 。 公元前338年 , 秦孝公逝世后 , 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 , 战败死于彤地 , 尸身车裂 , 全家被杀 。 对此 , 虽然最后的结局比较凄凉 , 但是 , 商鞅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秦孝公在位时 , 商鞅的地位相当于宰相一职 , 也即辅佐秦孝公这位君主执掌大权 。 尽管秦惠文王即位后 , 除掉了功高震主的商鞅 , 不过 , 商鞅变法的内容 , 还是被秦惠文王执行下去了 。 而这 , 无疑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张仪
张仪(?-前309年) , 姬姓 , 张氏 , 名仪 , 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 。 张仪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 , 学习纵横之术 。 出山之后 , 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 , 游说六国入秦 。 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 , 封为相国 , 奉命出使游说各国 , 以“横”破“纵” , 促使各国亲善秦国 , 受封为武信君 。 张仪受到秦国重用时 , 通过合纵连横 , 为秦国蚕食六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 比如秦惠王八年(前317年) , 张仪再次游说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 , 臣事秦国 。
于是 , 魏国宣布退出诸侯合纵 , 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 。 再比如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 ,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 , 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 , 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 。 在张仪的游说之下 , 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 , 废除了盟约 , 楚怀王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张仪 。 而这 , 自然为秦国各个击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在战国中期 , 秦国的对外扩张 , 促使山东六国经常组织联军来进行抗衡 。 但是 , 张仪等人的努力 , 促使山东六国貌合神离 , 没能一直团结下去 。 不过 , 公元前310年 , 秦惠文王死后 , 秦武王继位 。 张仪失去宠信 , 出逃魏国 , 担任相国 , 次年去世 。
- 岁月的交错|秦惠文王嬴驷凭什么被誉为秦国“第一王”?
- 科技论|秦始皇要负多大的责任?,对于大秦帝国的灭亡
- 历史小c|一个聪明到令人发指的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 秦始皇|如果秦始皇让扶苏继位,是否可以挽救秦国,司马迁的分析极为正确
- 穿搭与娱乐|真的大获全胜?,长平之战坑杀45万赵军的秦国
- 江湖小百科|十二岁官拜秦始皇拜为秦国上卿的甘罗、人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柠檬不萌哒|一生未尝败绩的吴起为何没能入选?,连廉颇都能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 李元霸|我国历史上虚构出来的4大名将,别再信以为真了,不然会闹笑话的
- 吴硕情感|浅谈齐国和秦国的对决:桑丘之战
- 喃成不亦|将秦国推向帝国宝座,又让其二世而亡,历史底蕴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