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1938年6月1日 , 刚刚占领了安徽亳州的侵华日军 , 又带领着大批人马 , 浩浩荡荡地闯入了河南周口鹿邑县 , 瞬间打破了这座小城的宁静 。
短短几小时之后 , 鹿邑县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炮轰声和机枪扫射声 , 房屋和城墙在日军火力的强势攻击下轰然倒塌 , 处处都是尘土飞扬火光冲天 。
很快 , 那座高耸着的老君台 , 也成了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 。
因为误把它当成了中国军队的军事据点 , 日军连续发射了13枚炮弹过去 , 大有要将老君台炸平之势 。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文章图片
然而 , 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 , 老君台竟然一点事儿都没有 , 连发射出去的炮弹也成了哑炮 。
出于好奇 , 日军大着胆子进入老君台查看 , 结果下一秒就吓得跪下磕头谢罪 。
那么他们究竟是看到了什么?那13枚炮弹又都打到了哪里呢?
鹿邑县突遭劫难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中国的大半河山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中 , 而为了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侵华日军相继制造了多起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惨案 , 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文章图片
到了1938年 , 战况还在持续恶化 , 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地区 , 都不幸被日军占领 , 安徽亳州就是其中之一 。
同年五月底 , 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之下 , 强势冲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防线 , 将这座县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 最终 , 亳州还是沦陷了 。
6月1日 , 日军派出手下的第4骑兵藤田旅团高原联队 , 又开始向河南周口的鹿邑县进攻 。
这一消息迅速传到城内 , 国民党县政府和保安团得知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弃城逃跑 , 而村民为了活命 , 也纷纷拖家带口到城外避难 。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文章图片
很快 , 日军的大部队已经到达了鹿邑县东边的营子寨村 , 因为不了解城内的状况 , 担心里面会潜藏着中国军队 , 所以他们就在距离城墙有三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
通过站在高处瞭望鹿邑县 , 日军发现城内多数房屋都非常低矮 , 若是以炮弹轰炸 , 必然是不费吹灰之力 。
只不过这其中还有两个高耸的建筑 , 外形看起来十分怪异 , 很像是中国军队打造的工事 。 为了以防万一 , 日军就命令炮手梅川太郎先攻击左侧的那座高楼 。
只听“轰”一声巨响 , 高楼的城墙瞬间就被炸得粉碎 , 尘土到处飞扬 。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文章图片
看到这一场面 , 日军纷纷欢呼雀跃 , 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 紧接着 , 梅川太郎又调转了炮口 , 朝向了右侧的高台 。
他信心满满地发射出了第一炮 , 结果等待了几秒钟之后 , 竟然一点声响都没有听到 。
梅川太郎又连续发射了十一发炮弹 , 最后还是一样 。
这下不只是他 , 连周围的日军们也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 , 以往他们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难道那座高台是钢铁打造的吗?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文章图片
就在众人都正猜测是怎么回事时 , 旁边的日本指挥官却怒了 , 他觉得是梅川太郎瞄准的能力不行 , 干脆把人给踢到一边 , 自己上阵 , 又对着高台发射出了第十三枚炮弹 。
众人赶忙竖起耳朵听 , 结果还是没有听到爆炸声 。
真是奇了怪了 , 别的地方都是一炸就塌 , 怎么到这儿就变哑炮了?
带着满腔的疑问 , 日军首领赶紧让炮手再向县城别的方向发射炮弹 , 结果每一发都是震天响 。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 日军立即集结部队 , 向着那座高台攻进 。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
文章图片
当他们走近之后才发现 , 刚才打过去的炮弹 , 不是落在了房顶上 , 就是插在了墙面里 , 要不就是夹在了树杈子上 , 或者是倒栽在了地里 , 总之没有一个炸开 。
日军的军官很是不理解 , 就在这时 , 旁边的一名侦察兵突然说道:“长官 , 这会不会是殿堂的神灵在作怪?”
军官口头上斥责他说鬼话 , 心里却觉得十分不安 , 他命人过去查看情况 , 士兵们就快速爬上了高台 。
而在看清楚上面的字体后 , 士兵们刹那间就瞪大了眼睛 , 原来这里名叫老君台 , 还是太上老君的升仙台 。
【历史故事】1938年,日军用13枚炮弹轰炸老君台,最后全部成“哑弹”,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