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红|原创探火追“星”| 从西昌到文昌,这群系工姐姐乘风破浪向天行( 三 )


无论是长五还是长七 , 都是全新的火箭 , 参数种类多、处理方法复杂 , 遥测全帧数据的仿真处理一直是困扰数据处理人的老大难问题 , 软件测试大部分只能依靠兄弟单位提供的模飞文件进行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 高东群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昌发射场大数据量遥测全帧数据的模拟方法 , 历时一年多努力开发了实用的工具软件 , 极大地提高了遥测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效 , 并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遥测软件测试中派上了大用场 。
这些年 , 多个系统岗位的摔打历练和坚守付出 , 让高东群成为了遥测数据处理名副其实的专家 。 每当遇到遥测数据方面的问题 , 她总是迅速又清楚地给出答案 , 单位的年轻同事们还给她起了“移动的遥测大纲”的美誉 , 尊敬地称她为高姐 。 作为室里的老同志 , 岗位上的老骨干 , 高东群对新同志的培养同样用心 , 无论何时何地 , 新同志提出的各种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 , “知无不言 , 言无不尽” 。 她常说:“我们做软件开发 , 不能把目光盯在眼前的需求 , 不能只图眼下的方便省事 , 一定要为以后的维护和扩展打下基础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
姚琼她揭开了文昌发射场大气环境腐蚀规律的神秘面纱
45岁的姚琼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可靠性重点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 ,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塔勤厂勤系统工程师 。
宋玉红|原创探火追“星”| 从西昌到文昌,这群系工姐姐乘风破浪向天行
文章图片
姚琼
除了完成好发射场地面设备系统相关工作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 姚琼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防腐研究!
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 , 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特点 。 无论是钢架结构的塔架设施 , 还是金属材质的设备器件 , 盐雾腐蚀对发射场区的各类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及稳定可靠性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 防盐雾腐蚀成了发射场执行航天任务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难题 。
2014年 , 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在中心技术部成立 , 姚琼和其他两名年轻骨干组成了一支“防腐”战队 , 开始了防腐研究工作 。
“文昌发射场最初建立的时候 , 我们对海洋大气腐蚀规律的研究认识都是基于‘万宁’大气实验站的数据 , 而万宁与文昌的地域差异导致的气象环境差异还是相当大的 。 ”姚琼讲 , 发射场防腐工作的开展都是基于万宁的数据 , 场区实际面临的盐雾腐蚀威胁远比他们最初预计的大 , 例如 , 一根暴露的钢筋 , 以万宁的研究为参考能使用2年 , 但在文昌的真实使用寿命可能只能达到1年 。 探寻文昌发射场地区大气环境的腐蚀规律成了场区防腐工作的迫切需求 , 也成了她日思夜想的责任目标 。
从在场区设置第一个大气试验点 , 到建设10*10(米)大气试验区再到如今的20*20(米)大气试验站 , 姚琼一步步艰辛探索、一步步执着实践 , 历时5年多参与主导 , 在发射场内建起了文昌海洋大气试验站 , 不仅构建起开展场区腐蚀与防护科研的基础平台 , 还将其打造成了国家级的试验站 , 为我国南海片区大型设备设施防腐试验研究提供了支持 。
5年来 , 她和同事们开展了20余项专题项目研究 , 进行了无数次暴露试验 , 投放了试验器件近3000件……无数个风吹日晒的日子 , 她奔波于大气试验站和重点实验室之间 , 晒黑了皮肤 , 憔悴了容颜 , 终于揭开了“文昌大气海洋气候腐蚀规律”神秘面纱的一角 , 而这一切 , 将意味着场区防腐工作的开展将有更加实际更加科学的依据、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方向 。
除了幕后的研究探索 , 作为技术总体单位人员 , 对发射场防腐工作的开展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 是姚琼和她的“防腐”战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责任 。
发射场建成以来 , 他们就对场区防腐工作开展了标准化研究 , 全程参与到发射场防腐工作的规划总结、总体技术方案和文书的拟制 , 积极为防腐工作开展的管理技术要求制定进行出谋划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