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妹随笔|人类迫于生产和战争需求,有了哪些技术上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 三 )


都江堰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无坝引水工程 , 位于岷江中游 。 所谓无坝引水 , 就是在不建立堤坝的前提下让工程发挥出最大的引洪效能 。 岷江上游高山深谷 , 水流湍急 , 把山体上的泥沙夹带了下来 , 到了成都平原后 , 由于流速减缓 , 夹带的泥沙很容易沉积下来 , 淤塞河道 。 特别是雨季来临时 , 雨量骤增 , 河道时常被淤积 , 洪灾的爆发屡屡发生 , 导致成都的平原常常遭受水灾 , 百姓深受其扰 , 苦不堪言 , 拿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已经迫在眉睫 。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 , 李家父子接下了这个兴修水利的重任 。
李小妹随笔|人类迫于生产和战争需求,有了哪些技术上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
文章图片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和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组成 。 "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 分散水流 , 调节水量 , 内江用于灌溉 , 外江用于分洪 。 "宝瓶口"是开凿玉垒山而成的人工河道 , 使内江的水得以引入支流 。 "飞沙堰"在宝瓶口上游 , 用来将水中流沙排出 , 并起到分洪的作用 。
古人管理都江堰有"深淘滩 , 低作堰"六字诀 , 意思是每年要深掏宝瓶口 , 但飞沙的堰顶不可砌的过高 。 这个口诀看似简单 , 其实与技术科学非常贴合 ,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不像现在的建筑工程大多使用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材料 , 古时迫于建筑业水平的局限 , 工程只能以竹子、木头以及相对坚固的卵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 以竹编笼 , 然后在其内填充卵石搭建基底 。
为了让建筑更加牢固 , 李家父子从前期勘察、中期实践、总结经验到谨慎实施每一步都严防死守 , 终于 , 都江堰的落成一鸣惊人 , 惊艳了世界 。 都江堰一经面世 , 就发挥了其显著作用 , 岷江的水患得以妥善解决 , 还附带解决了周边数百万亩农田的浇灌问题 ,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 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 成了真正惠民利民的项目 , 并且这一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李小妹随笔|人类迫于生产和战争需求,有了哪些技术上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
文章图片
本文摘取了部分战国时期的农业、军事、建筑等方面的事项来简单叙述人类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 当然 , 文中所记仅是凤毛麟角 。 在中国厚重的历史中 , 杰出的变革和新产物多如繁星一般 。 通过这篇文章的叙述 , 想必您也一定和我一样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折服 , 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骄傲 。
参考文献:《中华文明的传真》
《管子》
《争霸图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