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亮未成年人隐秘的角落?培养“法商”是关键

  提升监护意识和能力 重视培养“法商”

  如何照亮未成年人隐秘的角落

了解到   改编自推理小说《坏小孩》的12集网剧《隐秘的角落》前不久迎来收视热潮 , 该剧演绎了3名未成年人暑假爬山时无意中拍到一起凶杀现场 , 随即卷入一系列谋杀案的故事 。 观众点赞全剧丝丝入扣的推理剧情 , 也在反思:造成一些未成年人的“恶”和“错” , 是谁之过?该谁来管?怎么管?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日前专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与犯罪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玫瑾 ,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苑宁宁 , 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

  看过这部剧的苑宁宁分析称 , 剧中的朱朝阳父母离异 , 缺少父亲关怀 , 生活在母亲强势的教育环境里 , 原生家庭导致他性格内向孤僻 , 没有朋友 , 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行为 。 严良是强制戒毒人员子女 , 普普是孤儿 。 3名未成年人原生家庭都有问题 , 均存在不良行为 , 还有偷窃、打架斗殴等轻微违法行为 。

  “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从一些不良行为慢慢发展的 , 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受害者 。 ”苑宁宁认为 , 整部剧需要人们注意的 , 是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

  苑宁宁指出 , 原生家庭的监护条件、监护能力和教育水平 , 影响着未成年人对外界、他人、自身行为的认识 , 对于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是否出现问题行为、或是否受到侵害 , 具有重要意义 。

  他解释称 , 如果未成年人原生家庭的监护管教存在薄弱环节 , 未成年人就会处于自由生长状态 , 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影响 ,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 , 身体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 在以上内外因的共同影响下 , 既有可能出现问题行为 , 也有可能遭受欺凌 。

  苑宁宁将目前中国原生家庭教养方式概括为3种 。 第一种是父母恶意不履行监护职责 , 生而不养 , 养而不教 , 故意或变相遗弃子女 。 第二种是客观因素导致父母监护能力不足或暂时不具备监护条件 , 致使未成年人暂时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 例如 , 服刑人员子女、精神病人子女、强制戒毒人员子女等“困境儿童” 。

  苑宁宁特别提到 , 第三种是目前我国家庭教养方式中最为常见的情况 , 即父母监护意识薄弱、监护能力不足 , 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缺乏引导 。 许多留守儿童父母的这一表现突出 。

  几天前 , 一段3个女孩在楼顶天台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 视频中 , 蓝衣女孩双手紧握护栏 , 扭头看着两名年龄稍小的女孩在天台边缘玩耍 。 有网友说 , 蓝衣女孩疑似教唆的行为是现实版的“隐秘的角落” 。 也有网友对3个女孩的家庭教育提出疑问:孩子攀爬楼顶天台 , 家长知道吗?平时怎么教育孩子的?难道没有告诉过孩子这样做很危险吗?

  李玫瑾观察发现 , 很多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学习成绩要好 , 要变得优秀” , 但对孩子平时的一些小毛病却不以为意 。

  李玫瑾建议 , 无论家庭是否健全 , 家长应及早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让孩子有安全感 , 对家人产生感情寄托 , 长大后会与亲朋好友形成一张立体的情感网络;要培养好孩子的性格 , 抓住4个特质:做事坚持到底 , 不轻言放弃;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行事果敢 , 不瞻前顾后;不卑不亢 , 能辨别善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