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袁绍这个人的历史形象似乎并不怎么好 。 一直都是什么“外宽内忌”、“好谋无断” 。 近来的网络上对袁绍的风评开始好转 , 认可他是东汉末年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强大军阀 , 但与曹操相比还是不行 。
【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当然小编也认为袁绍的能力是要弱于曹操的 , 毕竟“官渡之战”可以说是二人一对一较量的舞台(也有其他军阀的影响 , 但主角是曹操和袁绍) , 实力较为弱小的曹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
尤其是在火烧乌巢的时候 , 曹操的魄力和袁绍的决策失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
【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官渡之战”前中期 , 袁绍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虽然在《三国志》中的记载 , 在“官渡之战”中 , 曹操一方打了不少胜仗 。 比如斩颜良、诛文丑;或者击败刘备和汝南豪强;或者烧毁袁绍的运粮车队 。 但是这些都是一些局部的胜利 。 这些局部的胜利对“官渡之战”的过程当然起到不小的影响 , 但总体上来说 , 没有挽回曹操在前中期的劣势 。
事实上在“官渡之战”中 , 袁绍凭借的强大的实力 , 将战线从白马、延津向南推进到阳武、官渡 。 虽然曹操在官渡抵御住了曹操的攻势 , 但在对抗的过程中基本上还是吃亏的 。 而且后勤补给、人心军心都存在很大问题 。 从一些记载上来看 , 在反攻乌巢之前 , 小编实在是看不到曹操翻盘的希望 。
【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时公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三……然众少粮尽 , 士卒疲乏……公收绍书中 , 得许下及军中人书 , 皆焚之 。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不从 。 连营稍前 , 逼官渡 , 合战 , 太祖军不利 。 ”
【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曹操的孤注一掷和袁绍的决策
就当曹操山穷水尽的时候 , 许攸的叛逃带来了转机 。 曹操热烈欢迎许攸的到来 。 这与许攸个人的才能或者两个人的旧情可能关系不大 , 但许攸掌握的袁绍军中的机密价值很高 。 果然许攸给曹操带来消息 , 袁绍一大批军粮囤积在距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 。
这个消息从降人的口中出来 , 也引起了曹操集团中的猜疑 。 但这个机会确实是曹操翻盘的最后转机 。 于是曹操率领五千人对乌巢发动突袭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乃留曹洪守 , 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 。 ”
【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关于曹操这次突袭乌巢的事情 , 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说法 。 一种是曹操已经被乌巢守将淳于琼发现 , 双方进行了战斗 , 淳于琼没有打过曹操 , 乌巢失守;另一种是曹操打着袁绍的旗号偷袭乌巢大营 , 趁乱击败淳于琼 。
前者是《三国志》中的记载 , 后者是裴松之引注的《曹瞒传》 。 仅从权威性的角度上来看 , 小编个人偏向于前者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琼等望见公兵少 , 出陈门外 。 公急击之 , 琼退保营 , 遂攻之 。 ”
袁绍这边得到了曹操偷袭乌巢的消息 。 在袁绍集团中也存在两种声音 , 张郃认为应该去救援乌巢 , 郭图则认为 , 应该使用“围魏救赵”的手段 , 进攻曹操的大本营 。
这个时候袁绍“好谋无断”的性格就体现出来了 。 他两个都听 , 一方面派兵支援乌巢 , 一方面派兵攻打曹操本营 。 结果两边都没有获胜 。 乌巢的粮食被烧毁 , 曹操大营攻不下 , 这个时候袁绍基本上就奠定了败局 。
【历史故事】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结局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袁绍为什么选择“围魏救赵”
袁绍为什么选择“围魏救赵”呢?小编以为 , 袁绍不全力救援乌巢的最大依仗就是兵力 。
曹操在“官渡之战”当中的兵力相对于袁绍来说处于劣势 。 《武帝纪》中说曹操“兵不满万”、“骑不满六百” 。 当然这个数字是有一定争议的 ,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 , 曹操的兵力确实少于袁绍 。 况且曹操偷袭乌巢的时候 , 只有五千人 , 而淳于琼在乌巢至少有超过一万人的兵力 , 是曹操的二倍 。
虽然袁绍不可能得知曹操偷袭乌巢的具体兵力 , 但是在对抗的时候也很有可能摸清了曹操的兵力 , 推测出曹操偷袭乌巢的兵力有限 。 所以袁绍对乌巢比较放心 , 只出动了少量的骑兵作为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