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婉约派一代词宗的山东妞儿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
每每读到这首清丽无加的《一剪梅》 , 眼前便浮现出长身玉立的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倩影 。 不知写出如此词句的女子 , 该是如何美轮美奂的一位佳人?
【历史故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婉约派一代词宗的山东妞儿李清照
文章图片
“生当为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当初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
都说我们山东的妞儿每每有丈夫气 , 古来如此 。 这首诗就是证据 。
南渡君臣轻社稷 , 所行不如一项羽 。
李清照 , 山东章丘人 。 号易安居士 。 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 其父李格非学富五车 , 登进士第 。 是大文豪苏东坡的门生 。 母亲也身世不凡 , 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
如此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 , 养育出一位才女也在情理之中 。
李格非在朝居官 , 曾以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路刑狱 。 员外郎不大 , 提点刑狱则类似于明清的按察使 。 算是高官之列 。
作为苏轼学生 , 李格非也不免卷入后王安石变法的政治风波里 , 载沉载浮 。
但总的说 , 李格非没有遭到残酷打击 。 家庭生活也很稳定 。 在这样的家庭里 , 李清照耳濡目染 , 家学熏陶 。 少年便有诗名 。 可惜作为女子 , 不能总是抛头露面 。
少年时代 , 李清照随父寓居汴梁 。 阅尽帝辇之下的都市繁华 。 用现在的话说 , 那时的李清照是个无忧无虑的官家小姐 , 尚不知世情丑恶 。
“蹴罢秋千 , 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 , 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 , 袜刬金钗溜 。 和羞走 , 倚门回首 , 却把青梅嗅 。 ”
这首《点绛唇》 , 把豆蔻少女娇颜含羞的俏模样 , 写得活灵活现 。 刹那芳华 , 真是传神之笔 。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 李清照18岁 , 嫁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 小夫妻郎才女貌 , 琴瑟相和 。 堪为一对璧人 。
李格非时为礼部员外郎 , 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为吏部侍郎 。 两家门当户对 。 这份婚姻 , 堪称绝配 。
李赵两家并非世家 , 赵明诚婚后手头不宽裕 。 在太学读书初一、十五回家 , 往往要典当衣物 , 给妻子买点零食 , 和两人喜欢的碑帖 。 回去后夫妻边吃边看碑文 , 其乐融融 。 如此三观融洽、志趣相投的伉俪 , 古今也不多见吧 。
我想 , 没有金人南下山河破碎 。 李清照的一生可能就在这其乐融融里 , 与夫君白头到老 。 这是我希望她该有的生活 。 自古文章憎命达 。 用无忧无虑的一生换取那些传世不朽的诗词 , 我替清照选择前者 。 夫唱妇随琴瑟相和 , 哪怕籍籍无名也要幸福一生 。
名是什么 , 繁华落尽不过虚妄 。 尤其是身后之名 , 更与本人无所关联 。 只有真真切切活着的生活才是能把握的 。
而我究竟不是历史进程的主宰者 。 我只能看着清照和她的丈夫慢慢走向靖康之变 。 大宋绚烂之极的盛世繁华 , 被金人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
李清照婚后两年 , 赵明诚从太学毕业 。 得以入仕为官 。 有俸禄之后 , 小两口的日子好过了些 。 相比物质 , 他们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快乐 。
这种生活 , 是很多浪漫男女可望而不可求的 。
【历史故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婉约派一代词宗的山东妞儿李清照
文章图片
这里多句嘴 , 赵挺之和蔡京一样都是王安石一系的人 。 所谓的新党 。
宋徽宗上台 , 蔡京和赵挺之一同执政 , 为左相右相 。 俩人合作打击元祐党(旧党)人 , 甚至弄一座石碑刻上他们的名字 。 大名鼎鼎的司马光、欧阳修和苏轼都在上面 。 上碑的人子孙禁止居留京师 , 不能参加科举 。
一场变法 , 没带来富国强兵 , 却到处拉仇恨 , 把整个政治生态搅个稀巴烂 。 客观上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腐朽和灭亡 。
很不幸 , 李格非上了石碑 。 预示着他的官当不成了 。 李格非罢官后 , 亲家赵挺之一路升迁当了宰相 。 清照替父亲求情 , 遭到公公冷遇 。 真是铁面无私啊 。
按照规定 , 李清照作为党人子弟无权拘留汴梁 。 只能自己先回故乡去 。 小夫妻关系面临破裂 。
政治的无情可见一斑 。
不久 , 赵挺之和蔡京争权关系破裂 。 赵挺之病死 , 家人下狱 。 获释后赵明诚带妻子回到故乡青州 。 夫妻乡居十年 。 避开政治漩涡 , 日子过得安稳平静 。 其间 , 赵明诚作《金石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