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暂停夏令营 泛研学行业线上自救

【北京暂停夏令营 泛研学行业线上自救】往年火热的暑期游学和研学市场正在面临新的考验 。 7月19日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发布通知 , 要求北京各教育系统不组织、不接待各类夏令营、研学旅行、暑期社会实践等聚集性活动 。 事实上 , 早在今年2月 , 高度依赖线下场景的泛研学机构就面临业务停滞、营收下滑等困境 。 如今 , 在防控要求常态化的当下 , 泛研学行业正迎来长期考验 。
不组织和接待夏令营
“已经有学校老师告诉我今年一年都不会组织活动了 , ”北京一小型研学机构负责招生工作的晓言告诉采访人员 , “尽管跨省游恢复 , 但除了文旅部的通知 , 还得等各省份有关部门的具体通知 。 暑期和下半年的业务基本没有了 , 截至目前也完全没有学校方面的客户咨询 , 所以看到市教委的通知并不意外 。 ”
7月19日 , 北京市教委发出的通知要求 , 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单位除指导学生做好日常个人防护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外 , 不得布置需要学生到社会单位、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进行的实践类作业 , 不得利用校舍组织和接待各类夏令营、研学旅行、暑期社会实践等学生聚集性活动 。
此外 , 高等学校继续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 。 不组织、不接待各类夏令营等聚集性活动 , 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继续暂停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 , 不组织、不接待面向学生群体的暑期境内外夏令营、社会实践等聚集性活动 。
据了解 , 泛研学市场主要由学校、个人客户和机构组成 , 该类产品一般在寒暑假或学期中进行 , 目的地则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 近两年 , 在政策加持下 , 研学项目成为学生每学期的课程 。 研学市场也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 , 但今年以来 , 全行业的发展则进入停滞期 。
尝试线上营
一直以来 , 研学旅行高度依赖线下场景 , 重视体验教育 , 并横跨旅游和教育两个领域 。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 , 由于中小学开学后的疫情防控要求和出行目的地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 对于研学领域的打击是双重的 。
“5月下旬时 , 随着中小学陆续开学 , 感到暑期有些希望了 , 预估8月或能有小批次本地或外地团组 , 能看到家庭游也在慢慢复苏 。 但疫情出现反复后 , 我们意识到了B端学校业务彻底消失了 , ”晓言坦言 。
相对于研学机构的轻模式运营 , 在北京郊区开有多家营地的苏凯觉得正经历着“煎熬时刻” 。 他谈到 , 营地硬成本较高 , 非大型营地一年房租和地租至少要几十万元 , 还有人员工资、设备维护、防汛防火等都需要支出 。 “可以看到外省有些已经恢复正常了 , 北京的相关从业者还需要‘熬’下去 。 其实 , 我们在5月时已参照北京市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制定了自己详细的防控工作手册 , 但并不能打消家长和学校的疑虑 , ”苏凯补充道 。
业内有观点认为 , 北京的研学机构现阶段找寻实质性的盈利增长点极具挑战 。 而未来 , 经营重点也需要由B端转向C端 , 因B端学校项目一年内或面临审批困难的局面 。 “随着整体形势向好 , C端需求日后可能会在压抑后释放 , 成为潜在的盈利增长点 , ”苏凯判断 , 当然 , C端也要控制规模 , 最低限度地活着为第一要务 。 比如以前满20人开营 , 现在6到8人也要开 。
此外 , 苏凯谈到 , 尽管带来的营收十分有限 , 但“线上营”会是他们一直的自救方向 。 据苏凯介绍 , 团队尝试了把可以转线上的营地项目转型 , 以视频会形式操作 , 辅以如垃圾分类等有主题的课题研究式讨论 , 总体效果尚佳 。 新政策出台前 , 团队正研究推出本地营会项目 , 比如不出京的一日活动 , 每天一发布 , 连续一周为一期 。 “疫情给线上教育按下了加速键 , 如何与在线教育机构合作 , 结合其庞大用户量和研学、营地教育机构自身的优势值得探索 。 此外 , 机构如有京外资源 , 可以尝试下沉拓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