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二 )


他为了减轻压力 , 一边啃着自己带的馒头一边写字 。 他并不紧张 , 心态很稳 , 因此速度也有点慢 。 最后一场考试时 , 别人都写完交卷了 , 他才写了个开头 。 不巧的是 , 他把自己带的36个馒头都吃完了 , 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考官 。 考官也不会刁难人 , 这也不是作弊 , 因此马上给他拿来了水和馒头 。
好在李蟠本身实力够硬 , 一番折腾后还是在时间截止前把题目做好了 。 不出所料 , 李蟠顺利地考上贡生 。 之后 , 就是殿试了 。
【爱历史】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文章图片
大殿上 , 皇帝看到李蟠的文章时 , 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 原来是他想起官员在汇报会试情况时 , 报告了李蟠馒头吃不够还向监考员要馒头的事情 。 紧接着 , 康熙又仔细看了李蟠写的文章 , 发现他写得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文采 , 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
【爱历史】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当即赐李蟠为状元 , 而李蟠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 此时 , 考生中有一位叫姜宸英的 , 觉得李蟠是投机取巧 , 用吃馒头的事来引起皇帝的注意 , 因此写了诗讽刺他:“一般难学处 , 三十六饽饽 。 ”因此 , 李蟠也被称为“饽饽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