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朝税赋不轻,而这笔“人丁丝绢”的数额,居然持续了将近二百年( 二 )


【历史故事】明朝税赋不轻,而这笔“人丁丝绢”的数额,居然持续了将近二百年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要想改革或者是改变是很难的 。 哪怕是维权 , 既得利益集团足够壮大 , 维权的过程也是极其困难的 。
04
后来经过重重调查 , 才知道这笔“人丁丝绢”的原委 。
原来 , 在二百年多前 , 歙县是有桑园的 , 生丝生绢是歙县的特产 , 可以自己生产然后作为税赋缴纳到朝廷 , 而其余五县是没有的 。
可是后来发展变动 , 歙县不再养蚕 , 也没有了桑园 , 朝廷所征收的丝绢税 , 却并未停止 。 歙县百姓为了应对这沉重的丝绢税 , 只得拿自己微博的收入去外地买丝绢 , 才能填补上这一笔早该停止的“丝绢税” 。
说起来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归根结底 , 还是税收旧制度的“锅” 。 税赋太多 , 种类太杂 , 不出问题才怪 。 如果能够把所有的正税、杂税都归在一起 , 统一征收银两 , 那就简单多了 。
【历史故事】明朝税赋不轻,而这笔“人丁丝绢”的数额,居然持续了将近二百年
文章图片
更可恨的是 , 由于明朝官员推诿扯皮 , 懒得作为 , 尤其是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中 , 没有人主动去改变政策变动后的“惯性”问题 , 更何况没有人主动提 , 一些存私心的官员更方便在其中腐败贪污 , 积弊多年 , 更难以更改 。 由于种种原因 , 这笔钱非但没有停止征收 , 反而作为历史遗留问题 , 沉沉的压在歙县百姓头上两百多年!
这件事关系重大 , 甚至就连首辅张居正都牵连进去 。 一时间 , 朝廷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 最后只得把各个主张抗议的领头人秋后处置 , 把引起这场闹剧的帅嘉谟 , 判了个“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 遣边戍军”的结局 。
帅嘉谟虽然是个小人物 , 拗不过既定利益集团的力量 , 但他的此举却被歙县百姓记住 , 甚至书写在了《歙县志》中:“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 , 以一朝而翻百年之案 。 虽遣谪戍 , 而歙人视若壮夫侠士 。 ”
【历史故事】明朝税赋不轻,而这笔“人丁丝绢”的数额,居然持续了将近二百年】参考资料: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歙县志》、《大明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