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朝文官集团的发展( 二 )


倘若把那些反对自己的人全都杀掉 , 到那时 , 自己还会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么?
皇帝明白 , 王朝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正常运转 , 自己虽然仇视文官 , 但也不得不依靠他们给自己干活 。
不过 , 在这样的长期对抗下 , 崇祯皇帝逐渐养成了其刚愎自用 , 反复无常 , 猜忌多疑的性格 , 所以尽管皇帝的志向远大 , 他本人也非常努力 , 对待工作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 但其所收获的成效 , 却少的可怜 。
因为本质上 , 崇祯皇帝并不算是一个能力十分优秀的帝王 , 他既没有治国的谋略 , 也没有用人的才干 , 加上他总是要和文官们对抗 , 导致他对大臣们的不信任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 , 而这种不信任在接下来的剿匪和抗金问题上多有体现 。
西北匪患 , 主要是指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队伍 , 而对付农民起义军 , 皇帝在人事安排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
【爱历史】明朝文官集团的发展
文章图片
(农民起义)
所谓失误 , 是指皇帝频繁地更换剿匪负责人 , 前前后后一共轮换任用了七任剿匪总督 , 这就导致每一任剿匪总督刚刚干出点成就来 , 刚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就会被皇帝撸下来 , 下一任总督接班 , 不了解情况 , 只好将工作进度重来一遍 , 总督越换越勤 , 乱匪反而越来越多 。
剿匪事宜一塌糊涂的同时 , 辽东战场也开始变得十分焦灼 。
对于后金势力的威胁 , 朝廷上主要分为主战和主逃两派 。
和当年土木堡之变的主战和主逃一样 , 主战派官员们表示就算是赔上老底儿 , 也不能退缩一步 , 大不了就是城破人亡 , 而主逃派则认为中原北方的战局已经无力回天 , 倒不如保存有生力量 , 转战南方 , 建立南明小朝廷 。
不过和土木堡之变不同的是 , 此时的主战派未必都是慷慨激昂的仁人志士 , 而主逃派也未必都是胆小怯懦的小人 , 真正能让这一切盖棺定论的 , 要等到明朝灭亡之后 , 才能见分晓 。
最终 , 皇帝在主战与主逃之间选择了主战 , 并且启用了主战派官员袁崇焕全权负责辽东战场 , 不为别的 , 就为了袁崇焕曾经神采飞扬的在自己面前拍着胸脯表示“五年可平辽” , 让皇帝几乎一度相信明王朝颓败的命运会因为这个看似沉着冷静的中年人而改变 。
然而事实上 , 五年平定辽东是不现实的 , 就算袁崇焕曾经拿大炮轰死过努尔哈赤 , 但想要真正收复辽东 , 凭那时节明朝的综合国力 , 非两代人的努力不能达成 , 但至少 , 袁崇焕已经开始试着去实现这个想法 , 并且已经颇有成效 。
【爱历史】明朝文官集团的发展
文章图片
(袁崇焕)
后金领导人皇太极没有想到 , 自己会遇到袁崇焕这样一位宿敌 , 他十分担忧地认为 , 如果袁崇焕一直在辽东徘徊 , 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一辈子也进不了山海关了 。
但皇太极不是吃干饭的 , 他也不能跟袁崇焕就这么耗着 , 这位狡黠的政治家很快根据大明皇帝的性格特点 , 给崇祯和袁崇焕这对君臣量身定做了一套反间计 。
皇太极在辽东大肆散布袁崇焕要倒戈后金的消息 , 而向来多疑的崇祯听闻之后 , 并未多加考虑 , 而是直接处死了袁崇焕 。
作者以为 , 崇祯斩杀袁崇焕 , 就如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冤杀了蔡瑁和张允一样(戏说) , 当时杀完 , 当时便后悔了 。
不过 , 君王毕竟是君王 , 他能知错 , 能改错 , 但绝对不会认错 。
酿成大错的崇祯皇帝没有办法 , 他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
不过 , 多年前他初登帝位之时 , 明帝国的出路仍有很多条 , 而时至今日 , 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
崇祯十七年 , 公元1644年 , 在内外交困 , 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攻破京师的情况下 , 崇祯皇帝登临煤山 ,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景山 , 留下了自己在历史中的最后一幕 。
【爱历史】明朝文官集团的发展
文章图片
(崇祯自缢处)
景山 , 在紫禁城的后边 , 正好可以俯瞰整个紫禁城 。
遥望远处 , 山川绵延 , 云海摇动 , 烟波浩渺 , 落日融金俨然是一派河山壮美之色 。
如此江山 , 何人能不留恋?
不过对崇祯来说 , 眼前的这一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
十七年 , 二百零四个月 , 六千二百零五个日日夜夜 , 自己拼上一切的努力 , 却换来了统治生涯的全面崩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