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切实践行媒体使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角儿来了》栏目致力于展现优秀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表达,推出“时代之声”系列节目,聚焦于具有时代性的审美样态与创新性艺术表达的主旋律戏曲作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艺术,让党的精神深入人心,展现了国家级媒体的社会担当。
百年抒怀为时代发声
《角儿来了》“时代之声”通过戏曲新声重温了革命先驱们的波澜壮阔,让当代青年重见革命道路的一路求索,具有重大意义,展现了新一代戏曲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精神,重演了一部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新时代文艺作品。
文章插图
史诗京剧《李大钊》以极具象征化、诗情化的宏大广阔的叙事方式塑造出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伟大。锡剧《董存瑞》突破了传统锡剧的婉转风格,结合高难度武戏,呈现了一位少年英雄对信仰的托举。京剧《杨靖宇》以真打、真刺的武戏展现了杨靖宇将军冲锋陷阵的英雄气概。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而婺剧《信仰的味道》并非一般的历史叙述,而是以味道为切口,展现生活事件,鲜活表现出了《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首译者陈望道先生在信仰道路上的浑然忘我。同样以小见大的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家庭》与《红军故事》。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用一位石匠的匠心,致敬人民的英雄;评剧《革命家庭》以点带面,用一个家族几代人的革命传承,浓缩了千万个革命家庭的前仆后继,对应着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京剧《红军故事》则围绕着“半床棉被”在舞台上深度还原了一则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事件。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其中,少不了女性革命者的英勇身影。花灯戏《山茶花红》以歌舞演故事,结合地方特色塑造了一位典型的革命女性形象,也诉说着一对革命伉俪的英勇。现代川剧《烈火中永生》以新视角切入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展现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群像。
文章插图
【 革命家庭|《角儿来了》“时代之声”:用戏曲歌颂时代的角儿】
文章插图
深入挖掘、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戏曲作品。不惧挑战大跨度角色、举全团之力倾力创排,同时创新舞台表现手法,将“全家福”元素贯穿始终,才有了《革命家庭》的感动延续;八年打磨、六赴敦煌,沪剧《敦煌女儿》演绎了樊锦诗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越剧《山海情深》用160余套苗族竹编服装出演了一则充满华韵的脱贫故事,向新时代为祖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最美奋斗者”致敬。
《角儿来了》“时代之声”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从新时代戏曲作品出发探入历史、与人民对话,展现党和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所做出的斗争与奉献。
守正创新融媒再升级
《角儿来了》“时代之声”打破了“访谈+唱段”固有的访谈节目模式,可以说实现了各类电视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
《角儿来了》“时代之声”设计了“人物回眸时刻”的模式镜头:戏曲名家在舞台上再次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全身洒满了光辉。这个仪式感的设计为整个系列节目增添了一份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光影交汇间,观众重回“历史”感悟信仰之美,获取“当下”磅礴的信仰力量。
文章插图
从棚里走出去,走到历史中去。此次《角儿来了》“时代之声”为了全方位展现川剧《烈火中永生》的历史背景,把访谈区“搬”到了重庆歌乐山下。在渣滓洞、白公馆,寻访了两百多名革命烈士的足迹。其中有29岁英勇就义的江姐、有8岁惨遭屠杀的小萝卜头……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更为立体得描绘了红岩魂的铁骨铮铮。
文章插图
作为一档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角儿来了》“时代之声”系列节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用技术加持时代主题,呈现了访谈节目的新样式。
倾情讲述牢记初心使命
戏曲的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新时代戏曲作品在舞台上演绎的也是时代的角儿。《角儿来了》“时代之声”并未止于对知名历史人物的群像塑造,还将大量镜头给予了深受他们影响的人民群众,进一步凸显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信仰。
- 杜运燮|《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本书,一所名校,一个诗派
- 墨戏|这一曲《墨戏》,或许只有她能写出来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食盐|家庭用盐怎么选?无碘盐、低钠盐、玫瑰盐、加钙盐 很多人没选对!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叙述者|疼痛不是生活的全部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
- 秋菊|青未了‖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