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些年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多少是被歌词“怂恿”的?( 四 )


2014年上映的电影《心花路放》 , 也翻红了郝云的《去大理》 , 一时间 , 去往大理丽江打卡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选择 。

另一方面 , 这种经由电影传播含有地方意象的歌曲又与早期60、70后们认识城市的方式不谋而合 。 新锐作家韩寒在跨界尝试拍电影后 ,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经由影片和相关歌曲的传播而翻红一个地点 , 如《后会无期》中的东极岛、《乘风破浪》中的嘉兴丁栅和吴市老街以及《飞驰人生》中的巴音布鲁克等 。 让人不得不感叹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韩寒电影《飞驰人生》中的巴音布鲁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些年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多少是被歌词“怂恿”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那句著名的“媒介是感官的延伸” , 放在这里可谓非常精妙——歌曲延伸了我们对地方的向往 , 用听觉的艺术享受填补了我们对尚未涉足地域的一切想象 。 正如歌曲需要安静聆听 , 地方的精神内核也需要静下来去慢慢感受 。 听完文中歌曲的你 , 有没有燃起前去打卡的冲动?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 恢复到曾经以为最平常不过的自由时光 。 除此以外 , 你还听过哪些类似的歌曲?快来留言区跟我们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