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无人能及

开国中将向仲华 , 建国后曾担任装甲兵政委、广州军区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 是我军响当当的名将 。
但是 , 向仲华还一个身份更重要 , 就是新华社社长 。
【历史故事】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无人能及
文章图片
向仲华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 , 从小就热爱阅读 , 尤其对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共产主义ABC》等经典书目爱不释手 , 因为宣传革命思想 , 还被捕入狱 。
出狱后 , 向仲华深知革命队伍的重要性 , 就不顾家人的反对 , 毅然加入了红军 。
因为文化水平高 , 向仲华被战友们称为红军中的“秀才” , 后来在上级的指示下 , 向仲华一手创办了《红军日报》 。
在颠沛流离的战争岁月 , 办报难度是极大的 , 一台手摇油印机、一块钢版 , 就是向仲华的全部工具了 。
在当时的红军队伍里 , 掌握办报技能的人才几乎为零 , 向仲华只能包办全部工作:前期采访、稿件撰写、刻钢版、油印、出版、发行 , 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全能的队伍 。
【历史故事】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无人能及
文章图片
1935年1月 , 红军行至贵州土城 , 遭遇国民党袭击 , 向仲华不幸负伤 。 他简单用纱布把伤口缠了缠 , 就再次上了前线 。
在娄山关战役中 , 受伤的向仲华一边战斗 , 一边采访 , 领导见他如此拼命 , 实在看不下去 , 就劝他先在当地老乡家中养伤 , 等康复后再跟部队一同前进 。 然而 , 向仲华说什么也不同意 , 他倔强地表示:“即便是爬 , 我也要爬到目的地!”
娄山关地势险要 , 路途艰险 , 向仲华咬着牙 , 不顾伤口的疼痛 , 和战友们一样跑步前行 , 丝毫没有耽误行军速度 。 而且 , 他白天在枪林弹雨中打仗、采访 , 夜晚还要撰写稿件、整理排版 , 即使是一个健康的人 , 都会受不了 , 但向仲华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撑了下来 。
1936年 , 向仲华担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 , 并在西安设立了“红色中华报分社” , 简称“红中社” 。 西安事变期间 , 该社成为我党对社会各界发声的重要窗口 , 在舆论上帮助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1937年1月 , “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 , 第一任社长就是向仲华 。
【历史故事】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无人能及
文章图片
“新华社”的办公区域在延安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内 , 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不过三个人 , 向仲华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 , 力求对国内外大事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 。
每天夜里十二点左右 , 毛主席都会来阅读向仲华等人撰写的文章 , 他将“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叫到身边 , 一边看 , 一边询问各方面的问题 , 如国际动向、国民党的消息以及解放区的新闻等等 , 常常一聊就是一两个钟头 。
1937年7月7日 , 卢沟桥事变爆发 , 向仲华当即抄收了关于事变的第一手资讯 , 交给了毛主席 。
毛主席拿出地图和放大镜 , 仔细研究卢沟桥的位置 , 然后严肃地对向仲华说:“你们要继续抄收这方面的消息 , 不要遗漏 , 有什么消息 , 随时送来给我看!”
7月8日 , 新华社播发了“通电” , 坚决地声明:“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此文一出 , 举国上下纷纷响应 ,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 。
抗战期间 , 向仲华领导“新华社” , 为我党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 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真实遭遇 , 书写了极不平凡的辉煌一页 。
【历史故事】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无人能及】1955年 , 向仲华因为在宣传方面的重大贡献 , 被授予中将军衔 。